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诗中的色彩     
歌德有一部长篇小说,叫做《威廉·迈斯特》,我国还没有译本,故知之者甚少。但小说中的《迷娘》一诗,经作曲家多次谱曲,广泛流传人口。诗一开头是“你可知那柠檬花开的地方,香橙在绿荫深处闪着金光”,不知怎的读到时总联想起屈原《橘颂》中“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技剡棘,圜果搏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以及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诗句。联想不一定都牵连本质,有时沾一点边也会引起联想,以上联想或许是诗中相似色彩所引起的吧?  相似文献   
82.
祝贺与感谢     
金风送爽的时候,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共和国首届记者节,我, 作为一名老教师,在这儿向记者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与由 衷的感谢。祝贺记者同志节日快乐,事业有成;感谢记者同志使我 能在教育生涯中与报纸杂志结伴同行,不断从中获得“源头活 水”。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其实,这个比喻 并不妥帖。“一桶水”的看法是静止的,只注意到“量”,至于“质”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是清纯的水,还是混浊的水,不得而知。我历来认为教师必须知识常流水,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要做到…  相似文献   
83.
在《人民教育》50周年华诞之际,我作为一名老教师,特致以衷心的祝贺。 《人民教育》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杂志,它宣传教育法规,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开辟多种论坛,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及时报道教育教学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及时反映全国各地教育改革动态,它是一部丰富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教育读本,我从中获得过许多精神养料。有些文章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明方向,找差距,订措施,振奋精神,苦干实干,努力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读本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精神加油站,促使我产生了不懈的动力。 最令我…  相似文献   
84.
最前面的话我们为什么要举办此次作文大赛?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机,让广大中学生朋友抒真情,明大志,吐心声,树形象。作文能否得奖,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为此,我们选登著名教育家于转先生的大作,作为本次大赛的总导言。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读一读这篇文章──—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作祟,高中作文教学几乎进入了怪圈。一是“样板作文”泛滥。为了应考,获取较高分数,把各种类型的基础比较好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修改,润色,然后大家背诵,考试时“灵活应用”,各显神通。二是‘入股”…  相似文献   
85.
要顺理成章     
师:请齐读"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分清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情感表达。读后请思考回答: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的话语是什么?最后的动作是什么?显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6.
于漪 《上海教育》2010,(18):50-52
蓝图绘就,纲要引领,上海正大步朝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面对时代的要求、国际的态势、国家的战略、上海的使命,必须将核心理念和改革创新贯穿于落实纲要的全过程,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广集众智、广纳群言。教育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开创,让我们将理想付诸行动,不断增强教育活力,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相似文献   
87.
于漪 《中国德育》2012,(16):6-9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教育第一线,耳濡目染、亲身实践,深刻领悟到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心为学生,不只是说说,而是身体力行,倾注心血去做,持之以恒地做,做出效果,这就是真善,就是仁爱,就是大爱。对学生丹心一片,对业务执著追求,坚守教育的神圣,创造育人的业绩,这是我们这支队伍、这些人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88.
教书育人自有其内在规律,既要遵循学科本身固有的性质与功能,更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教学中根据不同学年段、不同层面学生的内心需求寻找最佳契合点,满怀培育之情,施以良好的知性与德性的教育,就能促进学生蓬勃向上,健康发展. 然而,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意识无意识地忽视这种教育的内在规律,有的甚至熟视无睹,自行其事.是否可以这样来描述:这些年来我们的学科教学经常面临着三种强大势力的挤压.  相似文献   
89.
于漪 《上海教育》2010,(19):8-9
初试啼声 1951年,于漪复旦大学毕业进中学任教,其首篇发表的文章就见刊于《上海教育》。20世纪60年代初,青年教师于漪开始迈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0.
走进新课程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如概念重建、队伍重组、文化重述等,对我们现行的教育形成了强大的冲击。这次课程改革是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从现在的教育来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当然,这对我们教师有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