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由张灿华所辑《曾祥芹学谊录》(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版),分为"序言"、"书评"、"专论"、"访谈"、"争鸣"五编,附录有"曾祥芹学术著述目录"和编后记。该书旨在"指导新世纪汉文阅读学、实用文章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建构语言、文章、文学和谐发展的语文教育新体系","所选近百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曾祥芹先生长期致力于语文教育学、文章学、阅读学的研究。在语文教育学领域劳作,其“一语双文论”已突破旧说,新树一帜;在文章学研究领域耕耘,其“一体、两翼、三层级”体系已独领风骚,广为共识;在阅读学领域开拓,更曾策划编撰出版的《阅读学丛书》。他自己的著述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育学别论》,主编问世了《文章学教程》、《文章学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员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将从藏书楼转变为现代信息中心 ,其信息载体、服务方式、价值功能等将发生较大变化 ,与之相适应 ,新型图书馆员的素质内涵将极大丰富。图书馆员应把握机遇 ,接受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任文香 《兰台世界》2013,(19):121-12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勃兴于宋代理学大师自由讲学传播儒学。天下书院千计,而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则被清人学者王昶誉为"天下书院之首"。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在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亭台楼榭掩映  相似文献   
15.
当代知名藏书家、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多年来在阅读文化学学科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实践领域知行合一,深耕细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观,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其阅读文化学基本理念和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成果,总结其培养“读书种子”、凝聚“阅读情意”、提升“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探析其中外文学名著和人物传记阅读观、全民阅读“三位一体”方略及“六分法”理念,旨在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及“学习型社会”增智添慧。  相似文献   
16.
面对信息网络化的冲击 ,有人预言 ,传统图书馆将要消亡。事实上 ,和新型的电子图书馆相比 ,传统图书馆既有一些局限 ,也还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适当吸收新型电子图书馆的一些长处 ,进一步加强馆藏建设、设施建设和馆员队伍建设 ,传统图书馆应在与电子图书馆的互补中求得共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但对于图书馆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馆志的著述则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显著特点为:以编年体制呈现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60年的峥嵘岁月;以口述实录充实编年框架;以描绘平凡中真实的个体彰显图书馆人主体精神;以灰色文献汇编还原多彩工作画卷。这种以编年为基础、以书人书事为经纬的图书馆馆史著述,不仅会推动高校图书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推动图书馆文化研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解读"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第二辑主编朱永新、徐雁的校园阅读推广理念,从"全人"到"全校"以至"全民"的阅读生态角度,阐述《分校阅读:读物增益才华》对构建"书香校园"和"书香中国"的重要意义。基于不同高等院校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校阅读"理念,充实了"阅读文化学"的学科体系。书中精选的各类院校从事学生读书指导及校园阅读推广的优秀案例,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复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跨越了当代文学的17年、"文革"和新时期,历经不同文学样态的风云变幻。当代文学研究视阈下的浩然分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部分,大体经历了政治批评、回归历史、主体审美和多元走向四个阶段,折射出整个中国文学"重写文学史"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