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623篇
科学研究   2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反映在思维品质上.思维独创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品质,是在主体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稳定化的,因而在其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可培养性.  相似文献   
132.
在中国古代社会,仕宦官员“丁忧”不仅事关其孝道操守的官场道德评判,而且与其仕途任职乃至官场政治风云变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仕宦官员“丁忧”对古代官场社会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丁忧”普遍与官场仕职变动相联系,直接引起丁忧官员黜陟迁转的仕宦命运变化;其二,围绕丁忧过程中的“夺情”起复,官场权力倾轧与派系政争波澜迭起,往往导致高层权力纷争势力的此消彼长及人事变迁;其三,仕宦官员面对“丁忧”与“夺情”的两难取舍,屡屡引发古代官场“忠孝不两立”的尖锐矛盾冲突。由于仕宦官员“丁忧”始终与其仕宦命运相联系,因此,原本“丁忧”尽孝的人伦道德行为,一旦付诸官场人事实践,必然被打上浓厚的官场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133.
一、概述:本节的内容是棱柱、棱锥、多面体和球,以及空间向量.学习时要注意:1.熟练掌握棱柱、棱锥、多面体和球的定义、定理.  相似文献   
134.
塞曼效应     
胡光磊 《文教资料》2005,(4):181-183
本文将采用两种方法对正常塞曼效应进行解释,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经比较发现两种解释所得结果一致。但经典解释从牛顿力学出发,未能反映原子内部本质;而半经典半量子解释,反映了原子内部本质。  相似文献   
135.
“大字体”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当时,王守稼、吴乾兑、许道勋、董进泉和本文作者参加了“大字本”的注释,参加注释工作的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几位专家。这批大字本已于1993年5月以《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为书名,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共86篇,包括史传、政论、辞赋、诗词、散曲等体裁。前后有三种版本形式,字体都比较大,从正文四宋、注文小四宋,发展到正文三宋或二宋,注文四宋或三宋,最后成为特制的三十六磅长宋字体(正文、注文同)。这些文献都是毛泽东根据他当时关心和考虑的问题,通  相似文献   
136.
地名是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对某一地域的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地名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外壳,不仅囊括了语言、历史、地理、移民、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还能为明确地域归属、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佐证。将地名中渗透的语言、历史、移民、地理等科学内涵进行挖掘整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地名研究意义重大,地名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7.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相似文献   
138.
现代写作学的学科理论观杜福磊近十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写作学界同仁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颖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裴显生《写作学新稿》绪论)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  相似文献   
139.
人类文化,可以说“散文是母体”。也就是说,随着几千年文学的发展,散文进而孕育了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等,散文仿佛象深山里万年不竭的清泉,向其他姊妹艺术的新河流不断地输入着源头活水;同时,她又常常将其他姊妹艺术的琼浆吸收进来,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加以消融,加以“量变”,加以“质变”,永保其青春的容颜。  相似文献   
140.
毫无疑问,姚明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篮球天才,因为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恐怕很难被复制。虽然姚明出生在一个篮球家庭,但小时候父母并不希望他将来打篮球。直到后来,姚明不断窜升的身高才让他重新回到了篮球之路。即便如此,姚明在接受篮球训练的最初几年也没有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天赋,甚至还曾被某些著名篮球专家认定没有太大希望。好在姚明没有放弃,他凭借不断的努力终于焕发出最大潜能,一步步成为国际巨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