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听潮》的写景艺朮海潮的涨落,本无什么独特的地方,天天如是而已。但作者描形绘景,历历如画,大海显得是那样神奇莫测,变幻无穷。有时宁寂沉吟,溫柔靜谧,有时咆哮吶喊,雄壮有力。这种感人的魅力是与作者高妙的绘景艺术分不开的。绘景,离不开观察和感受。《听潮》的开头,除了交代事件的缘由和旅舍的位置外,作者着重从感觉的角度,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觉器官,从  相似文献   
12.
这部《世纪文评与写作书系》,①是由贵州省写作学会、重庆市写作学会和河北省写作学会共同策划组织与编著完成的。书系共辑有十本新著,每本著作的内容或集中于文学评论、艺术扎记;或集中于写作随笔、文学与写作专论等。新世纪之初,开辟并推出此列“书系”,不仅旨在回顾和盘点前一时期文艺评论写作的成果,而且关注并疾声呼唤写作学科的理论创新与俱时跨越。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是卓有成就的学和散家。他力主“崇真实、尚个性、贵简单”的散观;他的散或嘲讽针砭,或宽厚温和,或恋故土,恋亲朋,恋雅舍,均是他中西合璧式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他学养丰瞻的艺术再现;他旁征博引,收纵自如,幽默轻松,闲适雅致,具有丰厚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这部<世纪文评与写作书系>,①是由贵州省写作学会、重庆市写作学会和河北省写作学会共同策划组织与编著完成的.书系共辑有十本新著,每本著作的内容或集中于文学评论、艺术扎记;或集中于写作随笔、文学与写作专论等.新世纪之初,开辟并推出此列"书系",不仅旨在回顾和盘点前一时期文艺评论写作的成果,而且关注并疾声呼唤写作学科的理论创新与俱时跨越.  相似文献   
15.
16.
重庆文学的“已然”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有无文学?重庆有文学史吗?自从本刊1999年第1期推出建构“重庆文学史”的栏目后,已引起不少学人的热情关注和重庆文学界同仁的广泛注意。他们提出上述两个问题的理.由是:自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巴郡(今重庆)属益州(今成都)监察区后,重庆很少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其文学自然属于四川文学的范畴。不过,我们如果沿用亚里土多德在情学》中提出的历史在于叙述“已然发生的事”的观点来对重庆进行历史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重庆虽从属于四川的时间长,但它所拥有东川之区与成都所拥有西川之地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散文,作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艺术形式一直是很宽泛的。由于没有统一的艺术规范,面宽内容杂,给散文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中,散文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重庆、桂林、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兰州,以及两广、福建、江西等部分未沦陷区_的散文,地点分散,资料零碎残缺,又从未系统搜集、整理,加之过去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重庆读本》彰显了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登高望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野草》中以其忧愤深广的观察与思考,以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勾画了一幅凝重、幽深、瑰丽、怪诞的“野草”世界.充分展现了他付社会人生的思考及其深咬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0.
以“乡土文学”著称的现代作家鲁彦,是以刻划农村和小市镇生活见长的,他的散文如同小说一般,大多抒写沉寂的回忆,孤独的奋斗和对人生意义的探求,流露出“咒诅着社会,又翻不过这世界”(《秋夜》)的沉吟,但也不乏奔放的,呼号的篇章,《听潮》便是这样的一篇佳作。《听潮》原名《听潮的故事》,写的是作者同妻子去厦门鼓浪屿的一段感受。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在海岛上看到的大海的情态,集中描写了海潮的涨落,热情地赞美了海的静谧美、雄壮美,表现了对大海力量的向往和歌颂。海潮的涨落,本无什么独特的地方,天天如是而已。但作者描形绘景,历历如画,大海显得是那样神奇莫测,变幻无穷。有时宁寂沉吟,温柔静谧,有时咆哮呐喊,雄壮有力。这种感人的魅力是与作者高妙的绘景艺术分不开的。绘景,离不开观察和感受。《听潮》的开头,除了交代事件的缘由:“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旅舍的位置外,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