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诗的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看来,散文使用白话是古已有之;韵文使用白话则需重新创造。以胡适为代表对新诗的语言进行了最初的“白话”的“尝试”,力图用精炼的语言与分行的形式完成诗与散文的分离。但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第一、在当时“作诗如作文”、“作文如说话”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下,许多诗作的语言徘徊在诗与散文之间,形成散文与诗歌语言的交融;第二、由于缺乏“白话诗的借鉴,作者对诗歌的形式因素知之甚少,多数作品的分行实属不必要,只是徒具诗歌表面的形式,而未摆脱散文语言的束缚。所以,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许多白话诗,实为“诗的散文”的雏型。 “诗的散文”指那些具有诗的内核(“情绪”与“想象”)篇幅较长(比之于诗歌),不分行的无韵律的文章。1922年1月,郑振铎在总结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诗散文”创作后,指  相似文献   
22.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出版了,特向久麟教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郭久麟教授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孜孜不倦,刻苦勤奋,著作累累,既有文学创作又有理论研究,还有诗集、影视作品,是一位多栖型的高产的学者和作家。这三十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出版了《陈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罗世文传》、《少年罗世文》等传记文学作品,又出版了《传记文学写作论》、《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等传记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23.
傅德岷 《重庆师专学报》2000,19(4):29-32,3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能够自成风格,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寥寥无几,而周作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早期散文的最大特点,可产是充分地体现的其相互矛盾的二重人格,既是“叛徒,又是隐士。  相似文献   
24.
散文(广义的),作为人类共有的交流思想情感的文字载体,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因为人们将日常生活的活动、话语用非韵的文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便成了散文。这远比用“合韵”的文字来记事说理要容易和方便得多。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2世纪,人们就用碑文的形式来记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历史和地形测量的记载。在我国,更早在公元前17世纪的商代,在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上已初见散文的雏型。而希腊最早的“荷马史诗”则诞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初,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因此,从书面语言的角度来说,散文的产生要早于诗歌。 既然散文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而在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内容和形式的把握上,中外人士既有许多共识,也因民族、地理、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本文试图从散文的特质、类型、风格诸方面,对中外散文观作一比较,以期明确各自的长短,吸取营养,促进我国散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一、世纪末,“新星“升起   本世纪九十年代,散文这块土地上绽放着一朵奇葩--“明星散文“.90年代,文化上由官本位下的“文以载道“到“文以启人“、“文以愉人“的民本文化的转型,在散文创作中呈现了一种雅俗共存的双向并流态势.“雅“,指那种弘扬真、善、美,扬弃假、恶、丑,把人们导向高尚、文明、进步的散文,是一种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热爱人生、发扬真理的散文.“俗“,指那些题材日常化、主题浅近化、形式大众化、语言生动化的通俗散文.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快捷变化,使广大群众对“快餐文学“的需求增强.在文化阅读中追求一种融可读性、趣味性、娱乐性、通俗性于一体的大众散文.因此,俗散文也就适应时代潮流,应运滋长.而“明星“散文更是如雨后之笋,不断涌现.   ……  相似文献   
26.
《银杏》是郭沫若在重庆时的作品,写于一九四二年。“银杏,我思念你!”深切的呼唤把人们的思绪牵引到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那时,继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进犯苏联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蒋介石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和美英等国的劝降下,龟缩重庆,大搞妥协投降和分裂倒退的罪恶活动,竭力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革命政策,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共高潮,并指令其部队玩弄“曲线救国”的把戏,纷纷投敌。同时,亲日顽固派继续散布“亡国”、崇外媚日、偷安顺从的反动论调。国统区的上空烟雾迷漫,乌云密布。但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郭沫若同志,在党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他对形势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早在一年前他就说:“目前的中国乃至目前的世界,整个是美与恶,道义与非道义斗争最激烈的时代,也就是最须得对于斗争精神加以维护而使其发扬的时代。……现实,最迫切  相似文献   
27.
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鉴赏必然是读者心灵颤动的记录。但是,对一篇散文作品的认识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完成的。因此,鉴赏的审美过程一般要经过直感、再现、共鸣、析质四个阶段。第一、直感直感,即直接感受,好、坏、优、劣,是读者接触散文作品以后的第一印象。如同  相似文献   
28.
29.
台湾散家张晓凤在多年散创作活动中不断进取,从东西方化中吸取营养,走出一条中西合璧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她在写作题材、情感因素、艺术追求方面均体现了“亦秀亦豪”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30.
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多读经典,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阅读经典,旨在吸取经典精神文化的滋养.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尚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选择经典;其次对经典进行细读、精读、反复读;其三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