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论传统目录学的主体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目录学从“为我”关系出发、力求使一整套文献整序活动为主体服务、符合人们的种种需求,呈现出主体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图书情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55来,她始终传递出与“中国科学院”这5个字所蕴含的同样博大的气象:权威、公正、严谨、可信。事实上,《图书情报工作》就是中国科学院转不了基因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化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包括三个命题:"文化中的图书馆"从语用层面上强调文化背景对图书馆的前提地位,多元文化必将导致图书馆学研究的多元化,由此,建构中国图书馆学遂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图书馆作为文化"从语义层面上思考图书馆所表征的文化理念,由此,图书馆技术或现象背后的文化隐含遂成为关注焦点.上述两个命题的实质是强调图书馆与文化之间存在反映与被反映的彼此对应关系,而"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兼及语义和语用,强调图书馆不仅反映文化或为文化所反映,而且能够改变文化的现有面貌,引领文化的应然走向,具有能动性特征.文化视角虽然拓展了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和致思路径,但并不能取代基于语法层次的图书馆学的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重点反思实在论范式和价值论范式不足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实践论范式应成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范式选择.实在论范式强调客观的抽象本质,意义成为先于理解的存在,个性差异因不符合规律而遭到贬损和否定,从而也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工作成为模具化的麻木的物化过程.价值论范式消解了规律,但也解构了意义的确定性,导致个体意识的张扬和共性原则的缺失,直接造成图书馆学的混乱和无序.实践论范式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它把人类文化交往活动视为图书馆的宏大背景,关注每一个"我"的具体图书馆实践,同时又强调客体对象和他者主体对"我"的规约.由此,知识真理成为依附于特定实践对象和社会关系的存在,从而实现了对实在论范式和价值论范式的双重颠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籍不是供我们从学科属性和逻辑类项上加以打量的客观对象;相对应地,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也不是机械主义地组织起文献。分类参与着文献意义的构成,换言之,文献的意义不再全部由文献本身来提供,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它们的整序形成:分类。  相似文献   
18.
阐述新建构主义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面向网络化学习环境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分析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的渗透式、单一式和选修式模式为主的弊端,提出基于新建构主义的师生并重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混合式”模式。对“混合式”模式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主体(教师)、教学对象(学生)、教学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意义建构及教学考评等9个方面从新建构主义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心智的产物,文献信息不仅记录着"知识"而且还记录着"智慧".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说"努力构建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与操作技术,既使人类心性中的德性智慧日益被理智知识所取代,也强化了图书馆学的工具理性,从而遮蔽了其价值理性,并放弃了图书馆学的终极关怀和更高担当.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应该以"智慧"为关键词,图书馆学应该从知识之学走向智慧之学.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摒弃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寻找"本质"并致力于证成它们的研究思路,解构某些预设的"给定"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先在性地位。图书馆学价值目标应该从一元走向多元,不仅要追求文献信息的传递效益,还应当承担更为广泛的社会道义。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上,必须突破图书馆自身小文本的局限,引入和图书馆有关的更为多样化的社会因子,从而多维度地选择、评价和权衡图书馆行为。颠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对广泛的一致性话语的追求,运用多元并存的思维方式寻求对图书馆学现象的创造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