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元元 《金秋科苑》2009,(5):25-26
没有比骗人更加令人满足的了,但当骗局被证明是假的时,就没有人感兴趣了。不过,一些人还是相信这些骗局,无论怎么揭露都没用。以下是十大最著名的UFO骗局。  相似文献   
22.
<正>遇见|三及第汤三及第指的是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传说南宋末年,文天祥领着残败队伍在江西赣州山野徘徊,曾指赪桐为“状元红”。而猪肝的颜色鲜红,肖似状元红,因此用猪肝代表状元。榜眼有“眼”,民间常以猪粉肠切成小段代表榜眼。探花末字为“花”,便用猪腰切成腰花代表探花。这样一来,猪肝、猪粉肠、猪腰等熬成的汤,就称之为三及第汤。而今客家人将猪肝、猪粉肠、瘦肉,另配上枸杞叶、咸菜等辅料,便做成了味道鲜美的三及第汤。  相似文献   
23.
无人咏叹     
<正>我有个毛病,就是耳朵太灵了,像两个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常人觉得丁点大的响动,在我听来无比清晰。喧哗中,我能分辨出谁的手机响了;夏夜里,空调冷凝水滴落的声音如同雷鸣。这种特异功能除了大幅降低我的睡眠质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相似文献   
24.
高璨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Z6):119-120
<正>格外喜欢钢琴的高音区,我曾经认为那里的声音颇有些像音乐盒的声音,所以才会喜欢;后来发觉并不是这样,我喜欢的是自己弹出来的那种感觉——清脆、优雅而又充满隐蔽的色彩。在最寂寞的云端执一面玲珑的镜子欣赏自己,在镜子里看见的只有身后蔚蓝的天空;在最黑的夜里用手去触碰仅有的一片星光,却还是如此的暗;在悬崖边上大胆地舞蹈,闭上眼睛不去看四周,脚边感觉得到来自悬崖的风,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滋味。  相似文献   
25.
小元元 《母婴世界》2008,(10):46-47
小宝宝刚来到人世间,并非啥都不会,人家可是带着"本领"来的,那就是表达冷暖饥饱的能力。可宝宝的表达方式,妈妈能够迅速领会吗?一起和宝宝练就无比的亲子默契吧!  相似文献   
26.
轻羽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32):38-40
<正>邻居养了一只小鸟,我不知其名,也不知其从何而来。蓝色的羽翼,浅红色的绒毛,小而黑亮的眼睛,机灵的喙中流出的美妙音韵……在笼里,一切都在笼子里。百无聊赖之际,我注意到了架子上放着的鸟笼,一只活泼可爱的蓝色小鸟在笼里跳上跳下,随后唱起了歌。宠物与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其他生物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7.
<正>鸟儿的快乐属于天空,我的快乐是与之相遇。开着的窗户上,停了一只鸟。我居住在高楼之上,习惯在清晨写字,因此能够与一只鸟相遇,是从没有过的。我经常会从窗口看出去,眼中最多的景物就是天空和高楼。天空中有白云飘着,有飞鸟划过。城市中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眼前。草坪和绿树,在低处衬托着建筑物的固执,让眼中的色彩活跃了一些。  相似文献   
28.
<正>食物,是人与烟火人间的联结。一日三餐给予我们生活的真实,一种具体的活着的感觉。而当食物从充饥、生存等语境中跳脱出来,变成舌尖上的味道,那就成了对我们和美好生活的极致馈赠。“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诗文中的美食总让人遐想。而记忆中难以忘怀的食物,可能是咸似放了整罐盐的炒茄子,野炊时没有焯水的苦笋,或是从年尾放至年头的一整盘鱼,它们因为寄托了情感而多了别样的滋味。桃李春风一杯酒,食物点亮了生活,丰富了时光。而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有时候会反映他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食物以观察人怎样对待自己的口腹之欲,  相似文献   
29.
笨拙的声音     
朝颜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32):29-31
<正>这是居民楼东南角,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处。她端着一盘鲜艳欲滴的杨梅,“叽里咕噜”地叫着,一边打着手势,一边把杨梅朝我伸过来,差一点就伸到了我的下巴颏。我本能地往后退去。这个语焉不详的老妇人,吓到我了。她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我根本不认识她,她为什么要对我如此热情?再一细看,就在这位老妇人的身后,不足十平方米的柴火间里,  相似文献   
30.
<正>跟妹妹聊天的时候了解到,她现在越来越恐惧文言文了。课堂上,老师经常随机抽查文言文的背诵,这让她感到吃不消。为此,妹妹焦虑不已。在焦虑状态下,她很难静下心去背那些令人头疼的“之乎者也”。慢慢地,她开始失眠、掉头发。我理解她的心情,曾经,我也不喜欢文言文,更别提背诵了。那我后来为什么又喜欢上它了呢?一切还要从《聊斋志异》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