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836篇
科学研究   5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8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明确制造企业绩效构成与知识管理核心,从方法、过程与结果三个视角,揭示知识获取、转移、整合对制造企业经济、创新与环境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据此,采用结构方程方法,确定知识管理对不同绩效的介入环节与影响力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全过程影响,我国制造企业环境生态知识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外部知识获取无法直接改善创新绩效,表明我国制造企业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目前更需开展知识转移与整合;知识整合对制造企业经济绩效影响显著,表明尽管知识管理初期无法为企业带来现实收益,但长远看坚持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最终可改善企业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73.
利用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以每轮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间隔衡量阶段性投资,研究风险资本的阶段性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每轮投资规模与投资时间间隔均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2)在对样本进一步细分后,发现对于不同投资阶段,阶段性投资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即对于早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而对于后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没有显著相关性,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说明风险资本不仅通过阶段性投资缓解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融资约束问题,还通过调整投资时间间隔来调整监督强度,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  相似文献   
74.
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已经是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式,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税收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时,即刻缴税、递延5年缴税、暂不缴税(递延至转让时缴税)三种所得税政策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行为的挤出效应,从“进入门槛”的设立,“劣技术驱逐良技术”,税收成本补偿三方面比较了三种政策效应,发现税收政策的挤出效应存在“即刻缴税>递延5年缴税>暂不缴税”的现象,即暂不缴税政策是最有效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因此,本研究提出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应坚持无收益不缴税,有收益再缴税的原则,实施获得股权时暂不缴税,转让股权获得现金收益时再依法计缴所得税政策。暂不缴税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会对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5.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和产业界所认识,但是已有研究未能系统揭示数字资源零基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动荡背景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以浙江泰普森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问题,构建了“间断-连续”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数字从属、数字匹配与数字驱动构成的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中,动态能力借由资源编排行动,从数字重组、数字捕获与数字感知三个维度逆向递进推动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自指性构建;技术动荡性会触发资源编排行动与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生成的演化间断,内化关键资源是实现数据驱动动态能力“间断-连续”跃迁的核心所在。本研究打开了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黑箱”,对数字转型背景下扩展资源编排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8.
7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稳定跨过“结构性减速”阶段的重要动力。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探讨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分阶段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自主创新最为显著。(2)三种技术创新是否可以提速经济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增速作用逐渐减缓。(3)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速的作用受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既定的前提下,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经济效应越小。(4)我国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各产业通过逐步提高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承载吸收能力,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到毕业遭遇经济下行对于科技人员流动可能存在的长期影响。基于烙印理论,利用职业社交平台上的公开简历大数据,本文对毕业遭遇经济下行与科技人员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毕业遭遇经济下行对科技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调节检验结果则表明,该效应在高技术动态性的行业环境中更为明显,而在高市场活力的地区中则有所缓解。拓展性分析发现:毕业遭遇经济下行的科技人员更有可能任职于国有企业,并且更少地进行企业内部流动。本研究从宏观环境层面拓展了科技人员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从个体烙印的视角揭示了毕业遭遇经济下行作用于科技人员流动的路径和边界,丰富了烙印理论的情景化运用。同时,为科技人员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政府人才流动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