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丽群  吴柯达  李轲 《出版科学》2021,29(3):102-114
数据新闻是日常生活中受众最广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形式之一,区别于传统任务导向的信息可视化应用,受众信息接收更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进而发生信息回避行为.为探索数据新闻可视化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机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质化研究部分对结果进行编码得到影响因素;量化研究部分以质化研究结果为基础制订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和阶层回归进行统计分析.质化研究部分得到7个影响因素,最终"信息超载""图表轻视""内容陌生感"3个因素在量化研究部分被证明是显著影响可视化信息回避的因素.说明回避行为主要受到预期认知资源消耗的影响,且这一过程中内外因素是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来看,普职沟通是各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各国为推进高中普职沟通,一般采取了以下关键举措:以政策为先导,力促普职教育的基本等值;以评价为突破口,确保普职沟通的有效落实;以课程为切入点,搭建普职教育的沟通桥梁;以区域统筹为着力点,推动普职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借鉴国外改革经验,我国高中普职沟通需要从政策安排,区域统筹、课程整合以及制度改革等多个层面来整体考虑、分步实施、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一直保持着普、职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中教育重心的逐步下移,打破普职壁垒、实现普职融通将成为新时期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向。普职融通,这既是世界各国高中教育改革的普遍诉求,是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后的必然走向,也是克服我国当前普职分离带来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我国相关教育政策的当然之举。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承载和传播的是支配集团的身份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承载着身份文化的教科书更有利于支配集团的掌握和学习,而在一个文化资本越来越成为个体身份决定性资本的社会,更好地掌握教科书身份文化意味着占据更多的文化资本,因而赢得更好的社会身份。因而,教科书通过传播身份文化,间接、内在而隐性地实现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经济理念、经济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发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财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课程改革不能放弃对课程实施的关注:课程实施主体的多样性、改革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扭曲、删减等随时都可能消解、失真或变异于改革的预期目标。但变异既可能是改革效果的递减,也可能是对原有改革目标的升华和超越。积极的变异要求加强改革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培训、注意实验及实验后的推广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教科书文本有双重意义结构,一是语言文字表面的意义世界,它是有目的的、预先设计好的内容,也是按计划、有组织地来进行实施的,是典型的显性课程;二是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世界,它内隐和镶嵌在文本之中,但其"意"却在文本之外,它是教科书显性文本背后的隐性课程,通常借助于隐喻来产生"意义",隐性课程就是一个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意义场".这要求我们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把关注的焦点从教科书语言转向教科书话语.  相似文献   
19.
关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层层深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课改走向持久深入的现实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校长、教师和教师研究集体。校本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的方式来展开。校本研究将对教研员、教师和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它国经验,提出了师资培养应以定向型为主、非定向型为补充;教师学历层次由三级向二级发展以及实行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