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1.
一、课前谈话,课自缘起 板书“缘”字,让孩子们猜猜老师为什么板书“缘”。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逐个板书五个词语:闰土(名字的来历)、正月(多音字)、忙月(闰土的身份)、秕谷(学生不太理解)、祭祀(学生容易写错)。  相似文献   
12.
看过《一堂“失败”的好课》的人,谁都知道这是一堂彻彻底底的失败的课。学生跟着老师稀里糊涂地忙了一节课,除了听见老师的几个结论,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压根儿就没有丝毫的理解,这不是彻底的失败又是什么呢?既然这是公认的一堂失败的课,为什么又要称其为一堂“好课”呢?事情原本是这样的:一个教育考察团到该地进行实地考察,每到一所学校都要听几节展示课或叫汇报课(都是由名师骨干事先精心准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好课)。一行人数天听下来,发现学生发言之踊跃,师生配合之密切,教学过程之完美,带有明显的“做秀”味道。恰好在最后一…  相似文献   
13.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常见组织形式,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但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如调控不当,也易于失控而流于形式。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前段时间网友何苦提供了一则案例,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引发了我对当前小语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作文教学“教”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就是不要简单的把作文的优劣和考试的成败连在一起,也不能简单鼓励学生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写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儿童的生活视野,尊重儿童的思维品质,不要拔高,不要限制,只要我们的“教”触动了儿童的心弦,孩子们的创作激情就会喷薄而出。导写过程一、七彩生活大交流——启动写作的阀门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工夫,开学就是好几天了。自由自在的暑假生活不知不觉的就这样悄悄溜走了。今天,老师有个小小的提议,咱们班举行一个“我和…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0月19日晨,一代伟人鲁迅病逝于上海。著名作家郁达夫当时就说:“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人是倍加爱戴自己民族的英雄、伟人的。鲁迅身后,享受着无比的尊荣。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就收进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文章和鲁迅的作品。但是,曾几何时,一提到鲁迅,就是“横眉冷对”,就是“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战斗者形象,学生只可仰视而没有亲近的冲动;再加上应试教育作祟,有的学生说自己最怕读的就是鲁迅的文章。这是在让学生崇敬还是远离鲁迅?推而广之,教材中的其他英雄、伟人,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呢?我们编发刘发建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例,一方面是表达我们对鲁迅的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都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伟人以鲜活的面貌走向学生,让学生有与伟大的心灵交流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网友何苦提供了一则案例,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引发了我对当前小语改革的一些思考。案例回放: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执教人教版四年级《自然之道》。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 ,结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近年来语文立体教学实践 ,谈几点认识。一、立体目标———现代语文教学目标的时代特色《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在阐明课程目标时 ,无论是总目标 ,还是阶段目标 ,都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提出 ,这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语文课程目标的立体性 ,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的语文教学 ,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往…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