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社本主义教育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本主义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思潮,给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社本主义教育把社会利益看成是高于一切的标准,把教育的目的仅仅定位社会的发展。它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对社会过分地关注,忽视了人的发展,从而导致对教育本质的遮蔽。只有正确地处理好社会、人、知识三者在教育中的关系,重视人在教育的中心地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2.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学术水平,提升学术水平的根本在于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大学教师的精神和状态是影响其学术产出与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可变性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他们要专一于学术,尽心尽力于学术。因此,要推动“双一流”建设,就需要呼唤大学教师的学术忠诚,加强学术忠诚激励机制的建设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术自觉;保障学术权力,彰显主体地位;提升社会地位,增加职业认同;舒缓工作压力,保证学术从容;维护学术公平,树立良好学风;加强监督治理,防治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23.
生命哲学是20世纪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柏格森是当时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以他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人的直觉给与了相当重视,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觉的缺失将影响创新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呼唤直觉的回归已经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点上,柏格森对生命和直觉独特的理解给了我们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一个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24.
章程的目的是章程是否正当、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大学所追求的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大学章程目的的多元性。大学章程具有落实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权、平衡大学自治权、统一内部规章制度、实现程序公正等目的。明确大学章程的目的,对大学章程中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改革意义的探讨、对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质疑、对完善课程改革政策的研究,以及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倍加关注,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期待,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教育的深层次思索.  相似文献   
26.
中国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是这场教育改革中重要的变革 ,它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前途与命运 ,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自素质教育提出之后 ,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素质教育思想空前活跃。在理论上 ,素质教育概念似乎被普遍认同 ,但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精髓并非简单的事情 ,素质教育实践急需理论思维 ,迷惑与混沌急需得到澄清。在这一背景下 ,张楚廷教授的《素质 :中国教育的沉思》(以下简称《沉思》)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张楚廷教授承担的全国教育…  相似文献   
27.
信息高速公路与自我管理学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我管理学习将是网络信息时代主导的学习方式。自我管理学习是自我组织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活动,它包括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具有元认知、元学习能力,制订学习目标,制订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及反馈等内容。自我管理学习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优化教学结构,在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要强化网络化学习的意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有良好的自控力、 辨别力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8.
论社会本位思潮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本位思潮是影响当前教育的重要思潮之一。社会本位思潮所提倡的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利益高于一切、社会是制约教育的惟一因素等思想,导致了教育功能功利化、教育阶级性泛化、公民教育极端化、办学模式单一化、教育内容演绎化、教学过程模式化等现象,这些正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29.
30.
乡村教师乡土认同是教师对乡土自然、社会关系、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理解、接纳、赞同与融入的心理过程,是乡村振兴必须依赖的心理基础与生命力量.其内在逻辑包括价值逻辑、内容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就价值逻辑而言,它有利于丰富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促进乡土文化承创,实现乡土知识与现代知识融合,重塑现代乡风文明.就内容逻辑而言,认同农民及自然关系,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遗产、社会村落与人际交往的判断、想象与关怀;认同农民及其社会关系,是基于对农村人的关系的理解、热爱与思考,是人的关系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认同、保护与承创乡土文化,使自身产生文化归属和文化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在乡土生活中认同,以生命自然共同体意识深入乡土世界,以知识魅力与文化自觉和农民展开对话;在文化承创中认同,挖掘乡土文化,承创乡土文化,绵延永恒的精神;在教育研究中认同,以深思理解乡土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以笃行化解乡土热点与难点问题;在乡村变革中认同,以主人公的角色引领乡村教育变革,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参与乡村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