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通(584—617),字仲淹,谥号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人,是隋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王通思想蕴涵颇丰,遍涉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各个方面。本文拟就王通的政治思想作些概略的探讨。 一、讥时弊 悯苍生 王通出身于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薰陶,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建功立业意识。隋文帝仁寿三年(604年),弱冠之年的王通“慨然有济苍生之心”(《文中子世家》),西游京城长安向隋文帝献《太平策》,“尊王道,推霸略”,准备在政治上匡时济世,“运天下于指掌”(同上)。隋文帝虽有爱才之心,但公卿不悦,王通未被重用,只封为“蜀郡司户书佐”(《旧唐书》卷一百九十)。这个职位根本不是王通施展政治抱负的场所,因此他应付一时便弃官归里,并发出了怀才不遇的悲叹:“我思国家兮,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垂翅东归。皇皇不断兮,劳身西飞。”(同上)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2.
恋古情绪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征。恋古情结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是基于祖先崇拜情结,是基于经验型的思维方式,是基于质相诚信的道德价值观,是基于“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念。恋古情结虽以尚古、崇古为表征,但它并不等于复古倒退,其本质是一种批判现实精神,是一种求变向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化传播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传播是有规律的过程。一种文化的传播程度,既取决于文化自身的性质、发展水平、风格特点以及由此而确定的功能和价值,又取决于文化所赖以生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状况。另外,文化的载体形式对于文化的传播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说》是王通与门人的谈话集,虽以语录体记载,但其中却体现着王通思想的一贯主题,那就是“天人之事”与“帝王之道”。“天人之事”重点阐发王通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见解超前,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帝王之道”重点阐发了王通的政治思想,即如何为君,如何作臣,如何实施为政方略,其中有不少认识颇有新意。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健康传播经历由古代自发的状态到现代自觉状态的转变。现代健康传播是随着人类新的健康理念的确立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在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催生下不断成熟的。健康传播研究的领域大体分为:与疾病诊疗相关的医患沟通,与提升健康水平相关的健康促进运动,与风险传播相关的风险健康讯息传播。现代健康传播经历重大的转变,健康传播的专业化与大众化,是健康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核心是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根据主体性原则理解教育过程,会使我们教育观念发生重大的转变,在教育教学目的、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会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生孜孜的探索,苦苦的思考,设计出理想的人生境界,确定了完美的人格标准,其标志就是君子人格观的形成。本文拟就孔子的君子观的基本内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孔子的君子观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述,多达数十种。笔者认为,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是对君子观内涵全面的、系统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仁学思想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孔子的仁学思想,超越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范畴,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人生哲学或人道之学。孔子的仁学思想的重心是探索人生原则的确立、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人们对其理解和应用往往有表现化、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消隐了其内涵和实质。“实事求是”既有本体论层面的内涵,又有价值论层面的内涵,还有方法论层面的内涵,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实事求是”的最高目标。“实事求是”的精髓和灵魂是求实与创新。“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对主体素质有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意志品质、认识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