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榜样教育的困境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仿真的时代”:仿真品与真实的关系是仿真构造真实,或者说,被构造出来的仿真品就是真实,不再有超越它的另一个真实世界。在我们这个时代,仿真品不是现实,而是超现实”。超现实不是被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52.
中国有句俗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语比喻在实践之中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的彻底的解决。这种病症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里存在,在教育实践中同样存在。解除这类病症需要正本清源,需要寻找中国教育困惑的“文化”源头。正如顾明远先生说的,  相似文献   
53.
每一个学生要得到发展,需要教育来解放重重束缚。以文明砥砺灵魂,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获得相对意义上的独立。语文教育从实际意义上观察思考.我思我言我语.也就是内容和形式。思想的内容是科学技术,是道德伦理,还可以是宗教艺术,等等;思想借以表达的方式应该是书面、口头.也可以是心里留存。这两大方面基本上构成了语文的立体。在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54.
现代社会的教育文化背景是:一方面,网络等大众传媒文化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一方面,传统的、封闭的、单项的、功利的阅读仍然大行其道,它极大地迟滞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结合现在的教育文化背景,有必要对书册阅读作一番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策略去进行书册阅读?怎样把传统与现代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5.
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探讨中国历史研究法时,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关于“理念探求”的名言:“近人治学,都知注重材料与方法。但做学问,当知先应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采用之材料与其运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而不同。”相同的道理,探求语文教育的改革,理应从实践意义出发,先探讨语文教育的理念。语文教育的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目的、途径、方法、措施、评估、走势等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起新的语  相似文献   
56.
《新教育的精神——重温逝去的思想传统》是一本现代卷的教育人文思想文选,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铁芳教授主编,2007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包括王国维、蔡元培、陈独秀、蒋梦麟、张伯苓、潘光旦、鲁迅、朱自清、叶圣陶、胡适、陶行知、夏丐尊、朱光潜、陈鹤琴等一大批“五四”学人的教育美文,于寂静的历史深处精心采撷那些缤纷的思想之花,汇成厚厚一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为“发愤著书”的理论剖析作家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种世界观,在创作上也不失为是一种起着指导作用的文学创作基本原则.文章分别从源流探寻、文学创作规律两个维度阐述,昭示了“发愤著书”是古代文人们与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命运抗争的一种方式,是他们成就一种理想、一种人格、一种事业的手段。“怨愤出好诗”,这是美学史上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8.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9.
重视拟标题训练文/刘建琼题好一半文。标题的好坏反映作者修养的深浅,知识和能力的高低。一、拟标题,提高分析能力。比如下面这道材料作文题,整个作文过程就牵涉到拟标题:[材料]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相似文献   
60.
刘建琼:课程,是新课标理念的关键词.单元课程,以教学论来阐述它,指本单元究竟要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个、教这个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还是会面临目标确定欠清晰、内容选取欠妥当、资源开发欠充分科学、实施评价欠公允等问题,对课程的深入认识和具体化是将教材科学教授的关键,故课程把握仍然是教学的关键.为了求取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堂,今天我们围绕"课程意识,单元优质教学的核心元素"这个话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