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仅仅明确法与道德的静态关系是不够的。如何运用法与道德的静态关系原理去解释并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法与道德的矛盾冲突至为重要。道德指导立法并体现于立法之中。司法应当具备更高的的道德素质。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应当排斥道德的作用。法律化的道德原则的适用应当遵循严格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2.
刘新国  王琳 《科协论坛》2007,(2):129-130
本文从中小企业面临实际问题出发,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讨论了对高学历人才的管理问题。第一部分提出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既想吸引高素质人才又担心其难于管理的两难困境并分析了原因;第二部分从西方管理思想史和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中得到启示,通过对高学历人才的效用函数的分析,对其激励问题进行总结并从西方权变理论和儒家重视道德价值的思想出发提出建议;第三部分分析了企业建立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并分别针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选人”和“用人”两方面探讨了约束机制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死刑理论入手,对我国死刑制度从整体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小学思品课第一册《我爱祖国》的课文只有几句话: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首都在北京,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仅就课文内容而言,是很容易讲的。但如何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教给小朋友热爱祖国的道德行为方式呢?我的体会是不能把“热爱祖国”喊成一句空话,要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具体问题入手,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去热爱祖国。为此,我首先利用课文  相似文献   
15.
“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是德国工人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讲的一句学习名言。然而是不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呢?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研究已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奥秘:连续重复学习是有限度的,超限重复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因此,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用十分形象的比  相似文献   
16.
“咬文嚼字”似乎有些贬义,但在小语教学中却还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选取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反复揣摩,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咬文嚼字”的对象 1.难字、难词、难句。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要咬住学生不易理解、不常用、比较生僻的书面用语和古汉语。这个问题很明白,不必冗言。二是咬住有多种意义的字、词。例如《杨家岭的早晨》一文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教学路线?在复式教学一节课的时间里,两个年级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既同时进行,又轮流交替,在轮流交替之中力求始终保持一种有机的联系,这种轮流交替各自需要占用的时间和顺序以及往返次数,就叫做教学路线.现在不重视安排教学路线的现象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很多同志备复式课和单式课一样,只注意考虑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形式等,对于往返顺序、交替次数、保持时间、前后如何衔接等本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心中却一概没数.两个年级两本教案,三个年级三本教案,一会儿翻翻这个,一会儿又看看那个,讲到哪里算哪里.有的干脆实行平均主义,把一节课一分为二,等于在同一个教室里各上了一节二十分钟的单式课,不但在时间上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而且抹煞了复式教学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自动作业对于直接教学的有机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的出处。但后人对孔子所说的“愤”和“悱”究竟是什么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颇有争议。其中以朱熹的解释影响最大,逐渐也就形成一种权威性的解释了。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就是说,教学必须首先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可又一下子弄不懂,口上想表达可又一下子说不清楚。不到这个时候,就不教给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进步比较快,待达到一般水平之后,再要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很不容易了。比如学习唱歌,从不会唱到会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但要唱出技巧,唱出较高水平就很困难,往往练习相当一段时间也不会有明显进步。这就是“高原现象”。在高原现象发生之后,由于进步很慢,有时经过相当大的努力仍然提高不大,容易使人产生沮丧或急躁情绪,造成学习上的半途而忘废或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不少学者都主张读书要“存疑”,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也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教学实践也证明,靠啃书本得到高分数的学生,其发展潜力是很有限的.因为不能发现问题的人,是不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则不可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或开展工作.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都是”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那还有什么发明创造可谈呢?所以,鼓励学生多发问,努力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探索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于学生个人创造才能的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发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