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构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刘智运 《教学研究》2008,(6):493-498
论述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调查了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丈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的六条原则,构建了三大类的课程体系,阐述了该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地方化、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问题,是高教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折时期,从机理和发展趋势上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全民终身学是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各种学习型组织是小康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注意发挥学习科学的指导作用和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运 《教学研究》2006,(5):377-383
论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教学环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独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新体系.明确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1~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与云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高等教育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6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78人与会。研究会会长杨德广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王冀生教授、厦门大学王伟廉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向东教授等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通过四天的的学术交流,专家学者们提高了对当代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的明晰度,增强了前沿意识,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对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重视程度,对开展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统一走向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改革,应在坚持高考制度、积极改革高考制度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逐步探索并建立统一的多元化考试与多样化选拔相结合的高考新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十分重要。学校要摆正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开展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制订重点学科发展战略,抓紧精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溯了研究性教学的历史演进。从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在活动中的发现来学习,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杜威、克伯屈提出的探究学习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研究与探索。研究性教学源于问题,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师生共同探究,彰显自由精神。对于教师自由地从事研究与教学,更直接地支持来自大学,需要大学创设和谐、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尊重教师应有的学术权利。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几十年来争论迭起。本文阐释了教育的基本概念 ,从新的视角对教育的本质进行再认识 ,简介并评说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管形测量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