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1643篇
科学研究   35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35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34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01.
鉴于大型交通线路建设项目的物资需求随时间变化(在初期阶段需求较低;在后续阶段项目全面展开,需求显著上升),本文采用线积分对沿线连续分布的线状物资需求进行刻画,构建两阶段设施选址模型,第一阶段进行部分设施的选址,第二阶段对剩余设施选址,以实现系统总成本最低的目标。针对模型特点,设计基于Voronoi图的两阶段交替定位-分配(alternative location-allocation,ALA)算法进行求解,并进行实例分析,比较两阶段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异同。研究表明,将两阶段设施选址模型应用于交通线路建设项目多物流节点选址,能节约运营成本,并缓解初期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02.
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文艺形式本身的变化。印刷时代的传统文艺概念以及文艺批判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介下对于批判的要求。因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于数字时代下文艺的界定、特点,文艺批判的范畴、方法和特征,数字媒介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在中国语境下文艺批判的意义和规范的确定,对于数字媒介时代下的文艺批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对《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中所隐含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进行深度解读。同时,将思政元素与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并据此设计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开辟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文章采用文本挖掘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PMC(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指数模型对11项产教融合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8.05,且均为优秀等级政策,无不良等级和完美等级政策,政策设计总体合理,较好地满足了当前的政策需求;11项政策在政策重点、政策受众及政策评价等6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通过研究11项政策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力求在政策优化层面稳固产教深度融合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5.
现如今,机动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并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完备、5G网络实施、现代导航系统的覆盖,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热潮,自动驾驶成为热议话题和各国竞相尝试的新领域。由于自动驾驶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系统代替人工自动驾驶的模式,故其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及责任主体的确认、责任分配等方面都缺乏法律上的依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我国现行的法律带来冲击,自动驾驶汽车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很难完全解决。本文将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兴起、带来的法律问题及原因、国内外立法政策现状、解决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110.
21世纪以来,全球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备受关注,与之相关的大学生学情研究也蓬勃发展,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自我诊断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学情研究的范式基本固化在了学情调查这一单一的研究路径之上,特别缺乏长期深入的质性研究设计和相应的研究工具来考察大学生学习的动态性与情境性。文章聚焦日记研究法,详述其概念意涵与核心要素;在解析其方法论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意义;分析其应用于学情研究实践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并提出日记研究法对深化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