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27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 摘 要:“双积分”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构建促进新能源车企研发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双积分”政策从酝酿到实施背景下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的规模、强度和结构三个维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双积分”政策在“酝酿期”,便对新能源车企“提前释放”出了积极作用;“双积分”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规模相比强度增长更明显,在研发投入结构上表现为“重资本、轻人才”;新能源车企的异质性对于“双积分”政策实施效果存在调节性影响,“乘用车”车企的政策激励作用相对更显著,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对于政策激励效果有着正向调节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要高度重视政策“酝酿期”在引导相关生产企业提前布局“主动性”中的积极作用,“双积分”政策要以促进新能源车企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并优化研发投入结构作为重点,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新能源车企实行分类引导,构建公平统一并体现差异化特色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02.
[目的/意义]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部件,培育并评价其高价值专利对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锁定”,对实现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基于INNOJOY专利数据库,选取了燃料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客观赋权方法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探究了技术锁定视角下的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技术锁定对专利价值的抑制作用显著;(2)引证数、被引证数与同族数均对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显著,权利要求数对专利价值的抑制作用显著,而IPC分类数对专利价值不具有显著效应。在丰富了专利价值研究的同时,为我国突破“技术锁定”,进而实现专利强国的目标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03.
[目的]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  相似文献   
604.
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厘清解决好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优先级问题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的顺利展开,而随着制造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增多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两类创新优先级决策愈加困难。借助种群互惠模型解析了构建出两类创新共生演化规律演化模型,分析两类创新共生模式;结合海尔智家2011-2019年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的纵向案例分析,划分了其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据此揭示解析了不同阶段下两类创新关系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下两类创新存在着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且优先级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企业主导逻辑的转变,数字化转型经历着由内及外,再到融合,有效加速了两类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数字化环境下制造企业对两类创新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05.
日益兴起的算法管理是组织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管理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优良选择,颠覆了组织往日的生存状态和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认知,这种结合算法的管理新模式能否赋予员工更多的创造力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心的热门话题。研究在系统梳理算法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算法管理的概念内涵,揭示了算法管理影响下组织工作设计所呈现的自动化、去人性化以及不透明性的三大特征;其次,从工作设计视角出发,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提出了算法管理对员工创造力的双路径影响模型,指出算法管理会引发两条迥然相异的路径,即基于工作要求使员工动机受控进而抑制创造力的“奴役路径”,以及基于工作资源激发员工内在动机进而促进创造力的“赋能路径”;最后,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情境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算法管理领域未来研究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6.
“算法黑箱”背后的信息不对称或将带来社会风险,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透明性原则的实现是算法监管、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与基础,智能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信赖利益也呼吁透明性原则的建立。但由于利益冲突、技术特征和制度成本等障碍,对人工智能技术监管不应采取传统领域彻底、全部公开的透明方式,而需确立有限、合理的透明标准。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依赖于行为规范和私权保护的协同作用,对人工智能进行事前预防、事中约束和事后救济等全过程控制,并结合对主体、客体、程度、条件等要素的场景化思考,实现智能科技创新、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607.
以“城市大脑”作为城市运行与治理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支撑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成功的“城市大脑”建设离不开政府与企业良性互促机制。文章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建设运营主体的调查,采用嵌入式案例法,分析了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中政企的互补关系、结构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中,政府与企业构建了长期的良性互补关系;(2)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是“政府统筹+制度保障+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组合体。政府行为转向公共服务功能和统筹规划,生成稀缺制度资源,通过顶级用户决定“城市大脑”建设方向和质量;微观企业则在创新激励兼容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下响应政府用户需求,并通过反馈机制影响政府需求方向和质量。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形成了有限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竞争性市场的有机结合,为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608.
基于参与者异质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结合中国情境构建“异质性—社会交换/政府干预—协同创新绩效”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123个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存在4条导致高协同创新绩效的组态;②在协同创新避免价值共毁问题上,高决策权力异质性、高目标异质性与强资源交换、高文化异质性与强资源交换三组条件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在强资源交换、强信息交换并存时,参与者单维异质性与政府干预的组合同参与者多维异质性可以相互替代。③政府干预对避免价值共毁的有效性存在特定边界条件,在参与者单维异质性存在的背景下,政府干预有效且必要。研究为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09.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以国家实验室系统为主的集中管理和资助模式,和以科学基金为主的自由探索科学研究资助模式。国家实验室系统是联邦政府资助科学的主要渠道,国家实验室以任务导向研究为主,服务国家需求为目的。大部分国家实验室采用“政府所有、合同运营”治理模式,主要涉及联邦主管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合同承包商三方主体间关系。国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围绕联邦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及研究任务开展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核心制度(以能源部为例)包括财政资金的拨付及资助形式、实验室战略与联邦主管机构的协同、M&O合同机制、承包商PEMP绩效考核机制、承包商保证系统制度设立以及监管部门的评估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610.
区域创新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且采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份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发展(共生基质)与产业集聚(共生网络)是引致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共生环境缺乏是导致区域创新非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2)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分为自发-自主型、 开放-综合型与自发-综合型3类,区域创新非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有2类,并且与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中,充分发挥共生网络功能依赖于特定的共生环境。在特定的条件下,共生基质、共生网络与共生环境之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实现“同归殊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