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智力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一。智力整体观又是当前智力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整体=部分之和”的整体观模型包括差异理论(一元论、多元论、层次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层次论与非层次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智力研究的历史表明“整体>部分之和”的整体观模型是开辟智力研究道路的最成功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自我评定问卷表》对海南省东方县黎族和汉族小学生、初中生的自我焦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黎族男女生状态性焦虑高于汉族男女生,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2)黎汉男女生状态性焦虑和特征性焦虑的高增长时期在初中一年级,文章讨论了产生焦虑的一些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概述了理论生物学的预成论和衍生论,重点考察了沃丁顿的衍生同化论为皮亚杰智力理论提供的基础,并由此证明“智力后天可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发现:黎、汉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各指标均值总体差异不显著;黎、汉族男女生个别指标的个别年龄组均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文章还就地域与生长发育、差异构成的年龄段及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酝酿是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心理现象。研究酝酿的心理机制和酝酿效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有效利用该策略来解决复杂问题。目前对酝酿效应机制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是对错误线索的遗忘,二是思维定势的改变,三是无意识心理加工。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于第三种解释。无意识心理加工理论模型认为酝酿中信息加工主要包括意向符号的形成、相互作用以及转换为稳定意识信息三个阶段;基于实验的无意识思维理论认为当人们的意识思维从当前任务离开时,无意识思维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生态和谐对和谐校园丈化建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沿海某高校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该校学生对白鹭本身多持负面态度;大多学生支持将人鹭和谐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题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无意识思维是否等同直觉,本实验研究发现:(1)被试的无意识思维与直觉在表征极化上并无显著差异,且均更关注极端室友;(2)无意识思维和直觉在表征聚合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聚合分数显著高于后者,且只有无意识思维产生了表征聚合。上述结果表明,无意识思维并非等同直觉,二者属不同思维过程。本研究建议从更细致的角度探讨无意识思维与直觉的机制,以增进对无意识、自动化思维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以往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以“整体积极情绪”“整体消极情绪”和语言表述(中\英)为自变量,探究中\英文表述的整体情绪对无意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整体情绪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母语表述的整体积极情绪组的无意识思维效应显著优于整体消极情绪组;外语表述的整体积极情绪的无意识思维效应不显著;第二,研究结果证实了情感—语言效应。  相似文献   
20.
意志行为能在无意识条件下自动发起和执行,此种无意识意志行为被称为无意识目标追求。无意识目标追求具有类似于意识目标追求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但却有着相对独特的产生机制:其发生依赖于目标表征的可及性和目标状态的渴求性。无意识目标追求与意识目标追求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当两者兼容时,效果相互增强,呈叠加效应;两者冲突时,呈相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