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常见的有三类错误:一是知识性错误,即在物理知识的表述或者物理知识的运用当中出现知识内容方面的错误;二是方法性错误,即在物理知识的得出过程或者运用当中出现的科学方法方面的错误;三是逻辑性错误,即在物理知识的表述当中出现逻辑方面的错误,表现为物理概念的定义没有遵循逻辑规则、物理规律,表述不符合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学本质与大学物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物理课程应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其中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自然现和科学知识观;倡导探究式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关注STS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认识论层面讲,科学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的认识论规范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我们知道,科学作为一项探索真理的事业,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识规范,主要包括“求实、理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这种认识规范一方面约束着科学家的科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教材结构的讨论相当热烈,教材结构在教学中的作用即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已被普遍承认。但是,在讨论当中,由于对教材结构的概念理解不一  相似文献   
15.
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当中,应该避免对“问题”概念的泛化,应该界定为:“问题”是个体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敏锐的捕捉、深入的观察和批判的审视,或者对理论的批判的质疑所发现的与现有认识的差距或矛盾。较高水平的问题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较高的知识关联度、较高的预设明确度、较高的信息综合度、较高的思维激活度。  相似文献   
16.
王晴  叶建柱 《科技风》2023,(7):16-18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物理学科达到育人目的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辩论式教学法作为讨论式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能够从各方面顺应我国现行的教育理念,且对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有积极促进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辩论式教学法对中学生学科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设计了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模式“物理辩论课堂”,用以补充日常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发展,并列举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所谓科学素养也叫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从对中学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来看,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已难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议通过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改革、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制订配套的激励机制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假说在科学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假说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假说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假说教育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假说教育让学生体会科学思想对科学探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物理概念的教学永远是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往人们大多从教育学、心理学或物理学本身的角度讨论物理概念的教学,较少从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它。即使有些文献论及也仍缺乏全面系统地论述。本文试图从逻辑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讨论一下物理概念教学的有关问题。一、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应该有两种层次,其一是科学家创立概念的过程,其二是学生头脑中概念的形成过程。这两种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属于创造过程,而后者属于学习过程。当然,这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人的认识过程。无论是科学家的创造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总结起来最主要就是下面几种不同类的过程,其中前面三种是属于逻辑的过程,最后一种是非逻辑的。  相似文献   
20.
论隐喻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在科学教育里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而且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当然,作为科学方法的隐喻与作为教学方法的隐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使用隐喻也要避免隐喻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