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老子哲学就如同他的“道”,负载天地,衍化万物,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长河中延展生发出无穷的精神魅力。其教育哲学以诗意的语言构筑起由教育目的论、教育本体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内容论组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老子的教育哲学充满了对生命的诗意吟唱。研读老子的教育哲学能给我们当下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以某种启示,使课程与教学变革更好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科学继承,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52.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本次课程改革三大理念之一的"生成性"理念与当下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二者之间存在着适切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术背景的适切性、知识基础的适切性、社会背景的适切性.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教学生成理论作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53.
对话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课堂教学需要对话。但课堂活动中出现了对话的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倾听”的丧失、对话疏离了生活世界、教师权威的泛化。创设愉悦情境、鼓励多向沟通和倡导提问式教育是实现课堂上对话继续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4.
关于“教学是什么”的“教学本质”追问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制约着教学论学科研究的空间。既有教学论研究框架的形成有三个来源,一是被机械化的马克主义哲学,二是既有教育学的学科研究框架,三是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简单移植。这三个来源使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关于“怎样”的教学论研究将带来教学论学科的“向上”和“向下”的两个路径的转向。其向上发展的路径是思考教学“应当怎样”的教学伦理研究,其向下发展的路径形成描述或解释取向的实践教学论研究。  相似文献   
55.
伴随着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改革的阵痛中艰难地迈步起航,走向课改的深处。回眸近几年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有许多欣慰,也感到有许多不足。欣慰的是奋战于课堂一线的广大教师为课改付出了艰辛而有成效的努力,高中语文课堂试图从原来机械而枯燥的应对高考的教学中走了出来,转向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堂显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不足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里我们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放在课程和教学论的宏观视野中加以考察,以图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课改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科学、稳健而有活力。  相似文献   
56.
教学空间是学校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儿童成长息息相关。教学空间的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儿童友好视角审视教学的三维空间发现,儿童正面临物质空间的界隔、精神空间的阻隔以及社会空间的疏隔这三种困境。重塑教学空间,应该改善物质空间,保障儿童优先;共创精神空间,鼓励儿童参与;重构社会空间,维护儿童平等。  相似文献   
57.
从教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古典教学传统是"学—教"传统,而非"教—学"传统。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被终结,以"教—授"或"教—学"代替"学—教"。这种影响经过凯洛夫的教学法在基础教育学校的课堂被固化。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使中国古典的"学—教"传统与当下的"先学后教"主张产生了交织点,但这个交织点往往被"先学后教"论者忽视。"先学后教"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教学论研究需要打破这种思维方式,以过程性思维研究课堂,从"元素"的视角解读课堂,进而形成基于"元素"立场的课堂分析方式。课堂分析的元素立场,打破了赫尔巴特以来课堂分析的线性流程观点,融入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找到适合于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解码方式。基于"元素"立场,"教—学""接受—发现""情境—问题—探究—练习—应用"等教学模式的讨论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要关注文本意义的整体性.文本意义的整体性体现于文本情境中,文本情境可以从文化情境、时代情境、个人情境及场景情境四个层面分析.阅读教学中要打破对文本的选择性解读,走向对文本的整体意义解读.指向文本意义整体性的阅读教学的问题切入设计有以下几个角度:从文本的信息切入、从文本的情感切入、从文本的观点切入、从...  相似文献   
59.
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指向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文本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60.
底线评价是一种应然取向的教育评价,这种评价观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教育评价的改革不能将底线与顶线割裂,要寻求二者的统一。追求和谐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