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拜读了贵刊今年第二期刘伦斌、支玉恒两位老师的《反思“带着问题读”》一文(下称《思》文),心中积语颇多,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在此直陈己见,与刘、支两位老师商讨。《思》文在揭示“带着问题读”的第一大弊端中写到:“学生所‘带’的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的、方法设计的,它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既说“不一定”,说明不肯定,它还有“可能”的意思。对于这样一个还有“可能”、还有“希望”的方法,作者却下了“因此,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这是不是太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