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次线性函数和广义(F,,α,ρd)-凸性概念,讨论了多目标分式规划问题的K-T条件和对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吴春 《辽宁教育》2009,(3):50-51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德育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中,迁移法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从其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干扰),这里我们谈的是正迁移。即已有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学习的迁移观点在我国古代就被认识和提倡,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如果我们把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则学习的迁移就是检验这个目标是否实现的可靠指标。任  相似文献   
14.
吴春 《教师》2013,(19):122-122
《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的一本书,书的副标题是"两个常春藤名校毕业生一个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精彩故事"。KIPP(KnowledgeIs Power Program)是"知识就是力量工程"的简称,这个工程由两位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年轻人创办,至今不过十余年,已扩张为上百所并仍在不断扩张的学校群网,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说,"就国外而言,最让我受启发和激励的是KIPP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字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为关键词,检索重庆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2000年至2004年期刊中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近5年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论文数量、相关作者、发文单位、发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吴春 《网球天地》2008,(7):34-35
对于参赛球员来说,法网是生活;对于网球人来说,法网是工作对于球迷来说,法网是享受。如果说每一种距离都是一种态度,那么球迷的态度就是炽爱。将法网魔方融入到骨髓和细胞中,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0cm,心脏的直径,法网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和重任。“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之一。为了全面夯实教师发展之基,校长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8.
普通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干力量,一直以来我们却比较忽视对他们的研究。普通教师之所以普通,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哪个教师天生优秀,普通教师更需要鼓励、支持和帮助,重视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其现状及原因,寻找普通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及路径,是很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自信心,就会产生动力,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画面不真实导演出来的画面。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行为,而是过去发生的,记者为了表现那段事实,人为地去"再现"、摆拍。其结果是观众在解读新闻的过程中发现人物行为举止的别扭而感到不真实。有条新闻反映的是植树造林,记者到现场一看没几个人在干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