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基础教育阶段是儿童为未来生活打基础、做准备的阶段,也是学生整个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因而基础教育具有准备性和生活性这双重特点。对这双重性的任何偏倚都将造成对教育功能的扭曲和对学生发展的损害。认真考察准备性和生活性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现状,思考如何使之均衡发展,对我们搞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三题     
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工具,语言文学教学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掌握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我认为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应作如下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正>暑假,我和妈妈一起游览了武夷山。其中的一天中午,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九曲溪漂流。旅伴说,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号称中国最美的漂流,此番漂下来,绝对不会让人觉得白来。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我常去乡下外婆家,昆虫们带给我的童趣依然鲜活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还记得在耀眼的阳光下,我痴痴地趴在地上看蚂蚁觅食的情形;还记得夏日的傍晚,在池塘边与蜻蜓一起快乐地共舞;还记得我们在长竹竿  相似文献   
15.
这个问题似乎无需回答。然而,这又是一个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否则,我们的教育便是盲目的教育。因为。无论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还是把学生看作灌输的对象.都必须要弄清这个问题。这就好象加工宝石就必须弄清宝石的性质和特点一样。虽然这种类比并不确切。自从有了专门意义上的教育以来,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出现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分项考试,就是把同一学科中的不同性质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容,分项目地单独进行考试。分项考试具有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对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学生先天智力素质和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爱好的不同密切相关。有的长于表达,有的长于记忆,有的长于逻辑推理,有的长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到学校听课以及和老师的交流中发现一个有趣的也值得深思的现象:老师们在教学上言行不一。可以说,在涉及教学的几乎所有方面,老师们都有不俗的认识。然而,当我深入他们的课堂,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会越来越多,需要理解与尊重的价值更趋势多样。以小学来说,增设英语课城市已普遍实行,农村小学开始试行,普遍地引入必修课程计划只是时间问题。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进军校园,各种必要的地方性、短期性课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寂。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一些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也将进入中小学生的有。学校课程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增加教学时间。然而,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又能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这就使学习内容与时间之间产生了冲突,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重组、优化学校的教育时间与内容,求得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学生负担的和谐统一。笔者设想,在不增加总教学时间的前提下,缩短每节课的时间,增加每天的课时数,用以安排新增的教育内容,可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属性辨     
语文的属性是什么?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这里,我将尝试给这种种属性作一点简单的梳理。工具性:本体性属性。语言文字是为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是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交流工具产生的。最初的语文是一种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人类社会日后飞速的发展中,逐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既物化为各种器具,更经常地物化为文字的组合——书籍。这时,语言文字又成了人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由此,语文的工具性有两层含义:即交流的工具及由此派生的学习的工具。那么,语文和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呢?无疑,首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使他们能够使用多种——口头的、书面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及以此为凭借来学习别的书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许多教师的手里有两样“宝物”,就是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以及形形色色的教案选编。平时,备课、上课依靠的就是这两样“主打”。. 本来,人教社编写教参的目的,是节省教师一些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给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启发和帮助。至于教案选编,虽然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但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