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亘古有之,探其原因既有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古老贸易通道,又有缅甸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资源,还有清朝征缅战争的失利,更有晚清民初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因此,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众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的浪潮,或定居缅甸成为华侨,或成为往返于腾缅两地的季节性"候鸟式"务工人员,从而促动了缅甸、腾冲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昔时视为徼外的怒江流域,近代处于社会经济急剧转型的前沿阵地,“欧风美雨”剧烈地冲击怒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程,怒江中游地区逐渐卷入经济全球化之列,农村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个经济生活被市场“无形之手”所左右;滇缅印之间的互补性物流业亦呈现繁荣锦簇之景象;地区性、季节性务工人员呈“候鸟式”迁徙于滇缅之间,往来不息;国防经济因战时特殊时期抑显突出,极大刺激了怒江中游地区消费服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格局,促成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永昌道出现了繁荣的马帮运输景象,马帮运输络绎不绝;运输货物既有贵重的消费商品,亦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还有战时军用物资以及危害国人身心健康的特殊商品鸦片;繁忙的马帮运输催生了永昌道沿途与此相关服务行业的兴起,大量堆店、旅店、商号的兴起,同时,促使更多的沿途居民参与到“候鸟式”行列,亦农亦商,农忙季节在家从事农业活动,农闲季节组织马帮运输贩卖各类商品,促进了沿途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我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印两国都迫切谋求发展以提升综合国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中印实施开放战略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保山面向南亚具有地理、历史、民族、区位等战略优势,应利用地缘优势、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国面向南亚的开放中,把保山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的开放前沿。  相似文献   
15.
吴臣辉 《兰台世界》2016,(2):109-111
滇西抗战能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先声,不仅有中国军队的英勇奋战,浴血杀敌,盟国部队的参战,全国人民、云南民众和华侨的支援,更主要的是有保山民众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保障供给;他们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牺牲自我、贡献力量,保证道路的通达畅通,粮食、蔬菜、柴薪的充足供应,物资的及时输送,兵源的有效补充,在滇西抗战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乡村旅游在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处滇西的保山隆阳区在省内外乡村旅游大潮影响下,也走上了开发经营乡村旅游之路,其中以农家乐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为农民脱贫致富开发了一条新途径。但隆阳区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规划、规模、经营及效能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隆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绅商家族是绅商在宗族社会和家族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形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绅商家族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一股新兴的社会力量,担当起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重任,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全面的影响,推动近代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和顺图书馆有"文化之津"、"民智泉源"、"馆媲谟觞"的称号,滋养出以中原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翡翠文化为内涵的和顺文化。而和顺文化具有时代性、共生性、开放性、和谐性等生态文化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侨,是指仍保留我国国籍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侨居国外的我国公民;华族是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包括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以及华侨、华人的后裔——“华裔”,从华族形成的原因入手,来论述华侨到华族的形成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云南的对外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省情,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以及生态产业文明建设,才能实现新时期桥头堡、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