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概一种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总是要经过百炼千磨.王阳明学说体系的形成与完备,更是如此.王阳明曾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反之,若没有那“百死千难”的磨练,他亦很难起然有悟于良知之说.  相似文献   
12.
13.
一九○一年至一九○五年是辛亥革命酝酿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正以革命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但是,应当看到农民群众仍然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认真研究农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对于阐明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4.
禅宗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就唐代禅宗对近古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影响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因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全部习修而得名。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掸宗。“禅”是梵文“禅那”(Dhyāna)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是印度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一种习修方式,在佛教中尤具有特殊的意义。禅宗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教外别传”相标尚,据说这可以上溯到释加牟尼的“拈花示众”。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采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此后,从摩诃迦叶起,传释迦牟尼“正法眼藏”,以心传心,传承不断。及至菩提  相似文献   
15.
自西汉武帝以后,儒学独尊为经学,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成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到了近代,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经学各个派别——汉学、今文经学、理学——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后,学术界群起批判汉学的避世墨守;地主阶级改革派利用今文经学倡言改革,湖湘学派力主义理、考据、辞章、经济之学。经学界开始摆脱乾嘉以来枯燥沉闷的风气,经世之风兴起。  相似文献   
16.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外国的传统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太平天国对这种变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 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夷夏观”的变化。但它并不是这种变化的开端。远在汉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和亲”、同等对待汉人与非汉人的政策等等,这都可以说是承认边远地区各族同中原各族之间平等相待的先河。但是这远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改变传统的“夷夏观”。鸦片战争期间及其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发现西方各国亦颇有长  相似文献   
17.
以国学大师著称的章太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风云剧变的时代,对佛学、王学的态度几经变化,究其原因,都与其政治态度的变化有关。 章太炎(1860——1936),名炳麟,字枚叔,以太炎为号,浙江余杭人。少从古文经学家俞樾学经史。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而流亡海外。1900年鉴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剪辫立志革命。1903年因苏报案在上海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到日本,主编《民报》,成为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些人士不承认孙中山晚年曾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实.在其晚年不仅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改造” 成为新三民主义,而且这种“改造” 经历了较长的酝酿阶段。孙中山 1920年 11月至1922年8月在粤桂期间,提出“改造主义” 的主张,已孕育着以苏俄为榜样,联合俄国,联合工农兵.联合共产主义者,建立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利益的最新式共和国,在一系列论说中对三民主义注入崭新的内容。孙氏提出的“改造主义”.不“更改”主义的主张,不仅成为他1924年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圭臬,而且成为他晚年思想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姚莹虽不是心学家,但他们对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却很推崇,在思想上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王学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后一个接着一个的事变,把他们的思想推向一个高峰。成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推动他们至历史洪流之浪尖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崇尚王阳明并受其影响,似是其中之一端。林则徐曾致函邵懿辰说:“以王伯安(即王阳明—引者)之才,国家所祷祈  相似文献   
20.
论及心学对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影响,王韬则是较为突出的一位。 王韬(1828—1877),原名利宾,字紫铨,号仲弢,江苏长洲人。先在上海英国教会所办的墨海书馆任职,后去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翻译中国经书。1867—1870年间又去英国译书,并游历了英、法、俄等国。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任主笔。著作甚丰。据他所称,其《弢园文录内编》“多言性理学术”,但已一字无存。现只就“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等书,探讨其变法维新思想与心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