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路结构是由各种电学元器件组合而成的.弄清电路结构特征,画出简化电路或等效电路是解决电路计算的基础.中学物理中所涉及的电学器件主要有电阻器(定值电阻器、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电感器、电容器和二极管等.这些电学器件在电路中,不同情况下产生不同的功效,尤其是理想电感器、电容器和二极管的作用更为特殊,且具有共性.这种共性为:它们均既可起断路作用,也可起短路作用.本文将就这三种理想器件在电路中的共性作用,谈谈其应用. 一、利用理想电感器的断路性与短路性理想电感器是不考虑其电阻的,它在稳恒电路中有时起断路作用,有时起短路作用,具体说,在电路闭合瞬间(△t→0),由于自感电动势的作用,通过电感器的电流不能突变,此时通过电感器的电流为零,故可将含有电感器的支路视为断路;当电路达到稳态时(△t→∞),由于自感电动势为零,故可将理想电感器视  相似文献   
12.
第一卷(6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二.单色光不能产生下列现象中的(”).A.光的干涉现象B.光的衍射现象C.光的色散现象D.光电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教学指向学生的自由发展。智慧的教学就是努力释放学生的天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当教学与智慧结伴而行时,课堂里是一片春天,学生将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获得生活的经验、点燃智慧的火花。"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是家或环境的意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当如何设计与呈现物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可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实现,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设计与呈现物理“问题”?本文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一、理解与辨析1、弹力的有无与方向判断(1)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接触是条件,形变是本质.有弹力一定有接触,有接触并不一定有弹力.(2)判断弹力有无的常用方法——假设推理:假设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弹力,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推理,然后与题设条件进行比较,进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智慧是可以生成的,智慧需要教育的启迪与开发,丰富学生的智慧是教育的责任和教师的使命。丰富学生智慧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的唯一途径是追求自己持续的专业成长。智慧的教师应当创造智慧的课堂,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会得到同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1从一道物理习题谈起2010年10月的一天,在高一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讲了下面这道题: 竖直上抛的物体,在第1 s内上升的高度是其最大高度的7/(16),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上抛的初速度v0.  相似文献   
18.
图象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它是描述物理状态与过程的工具之一。与物理学中的其他图象一样,v—t图象在表述质点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特征方面有着直观明了的特点,在分析、求解物理问题时,v—t图象往往具有巧妙、简便的优势。运用v—t图象表述、分析与解  相似文献   
19.
微分思想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微分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在大学物理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但对中学生来说,微分法的要求就太高了,所以在中学物理的日常教学中运用得很少,然而对那些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数学基础好的“尖子”学生进行微分思想方法的训练是可行的。从最近几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看,不少设计新颖难度较大的题必须运用微分方法求解,这对发现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学生是有效的。笔者认为:在平时的物理竞赛辅导中,应该培养学生微分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微分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教学,物理教育属于科学教育,物理教育应该以探究性理念为指导,物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探究性的理念,创设情景与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