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读一部书稿,认识一个人。读《消失的河流》,认识了金少庚。不记得我是否见过他,即便见过,也无印象,只能从他的作品认识他。在文章里,不仅有其人,更有其心。尽管,他和我不在一个年龄段,却一样从农村走出,且都最终从事笔墨营生。还有,他的家乡和我的家乡相距不远,  相似文献   
22.
五、编小板与写材料 押解我的两个“红卫兵”,好似董超、薛霸,虽没拿水火棍,却戴有红袖章;红袖章比水火棍厉害。一路上,他俩趾高气扬,我则低头躬背。在萧瑟秋风中,走了十里,来到一个叫邓桥的村子,把我交给大队公安员。公安员是管对敌专政的,我是“敌人”,理应由他管。公安员先训斥我一顿,说些诸如“不许乱说乱动”之类的恶话,而后,送我去一户贫农家,向一间苫草的低矮厢房一指,说:“你往这儿。”屋内放一口没有油漆的棺材,几件农具,还有一堆柴草。我把柴草扒出一些铺在地上,放上了行李(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的床铺也不过如此)。席地而卧,长夜无眠,听老鼠在棺材上通宵跳踉,心中好不是滋味。第二天,出工干活,平整土地。公安员责令我和五个“四类分子”一块儿干,和“革命群众”隔一段不短的距离,以示敌我分明。那五  相似文献   
23.
窗口     
小楼一统,书房设在高处.面南一窗,临窗一桌,桌前一椅.我便常在这里打发时光.写作的间隙,便常看窗外.原以为,窗口仅是一空框,白日一窗阳光,晚上一窗夜色而已.看久了,竞看出一窗文章.……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一些迷上文学创作的青年人,或千里寄信,或登门造访,恭恭敬敬地要“投师”,其诚可感,其心可知。但平心而论,文学一行,和铁匠、木匠、泥水匠不同。工匠干活儿是制造,作家干活儿是创作。工匠靠技术(当然还有体  相似文献   
25.
文学书简     
七十……我也曾应邀到外地参加笔会,住高楼大厦,吃珍馐美味,生活舒适,环境优雅,时间充裕。但总写不出作品,像漂在水上的葫芦,总沉浸不下去,便只能和文友们侃大山,云天雾地闲扯。而每当深入农村,住在乡镇的简陋的旅店里,或借宿农民的低矮的厢房里,倒往往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因为,我要写的生活就在身边,我要写的人物就在面前,就有那么一种气氛,那么一种韵味,那么一种无形的“场”,时时濡染着我,激励着我,感化着我,使我大脑里的文学细胞自由而亢  相似文献   
26.
天籁     
近些天,心情颇不好,加之居处临闹市,每日车马喧喧,人声嚷嚷,心中更加烦躁;想坐下写点东西,可拿起笔,文思枯涩,连一个恰当的词儿都想不起来了. 兴许农村好一些?田园生活总是恬淡、幽静的.于是,收拾行装,我还乡了.  相似文献   
27.
闲读偶记     
当代作家中,蓝翎的经历很奇特,或者说,很有戏剧性.50年代前期,23岁的他因和李希凡合写两篇评论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章,不期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重,称他们为“两个‘小人物’”,把他们的文章赞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并一下子上升到“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的高度.紧接着,以此为由头,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俞平伯和胡适的批判运动.几乎是一夜间,李、蓝两人一鸣惊人,声名鹊起,由默默无闻的青年业余作者,一跃成为文坛瞩目的青年评论家.两人共同署名的文章,频频见诸报刊,且被认为是正确观点的代表.然而,时间并不太久,1957年10月,反右运动行将结束时,李希凡依然如旧,蓝翎却突然间成了“右派”,从而一落千丈,身心俱遭摧残.20多年后,尝够了世间的种种滋味,才重返文坛,且又回到了他成为“右派”前兢兢业业工作过的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从蓝翎的大起大落中,可以看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命运只能由别人摆布,自己根本不能作主,荣达也罢,倒霉也罢,只能听凭政治(或日权力)决定.它给你安排什么角色,你只能充当什么角色,别无选择.李、蓝两人当初写《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  相似文献   
28.
闲读偶记     
魏明伦:《巴山鬼话》n1993年10月的深圳文稿竞价,在全国反响强烈,有褒有贬,众说纷坛,到最后,似乎说坏话的居多.然而,毕竟有不少文稿高价售出,作家精神产品的物质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确属好事.剧作家魏明伦的杂文散文集《巴山鬼话》率先以8万元人民币成交.槌声一响,文稿易主,创造了文坛一奇.当初,有人担心,书稿一旦被私入而不是出版社买走,便会据为己有,很难付梓面世.看来,这担心是多余的.《巴山鬼话》就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并发行了,而且印数2万.只不过买主的名字以“出品人”的资格和作者的名字并列印在书上了.这书,是我所见到的第一本有出品人的书.  相似文献   
29.
文学书简     
七十七朴素自然的语言,并不是容易随随便便写出的。随随便便地写,必然拖拖沓沓,拉拉杂杂。朴素自然是一种语言的境界,相当高的境界,看似毫无斧凿印痕,实则字字句句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看似毫无辞采藻饰,实则字字句句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如大匠运斤,得心应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深厚的内在的美,本质本分本色的美。这需要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功夫。“功夫成就之后,信笔写来,无一字一句吃力,却无一字一句率易;清气澄彻中,自然古雅有风神,是一家数也。”(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前几年,我的儿子遵照语  相似文献   
30.
文学书简     
六十四年轻人易于激动,写诗作文,总是抒不完的情,恨不得每写一句都感叹一声“啊”。有人说,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抒情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孙犁在给一个业余作者的信中说:“即使是散文,抒情也要有所控制;抒情而又有含蓄,方是文章精美之路。一味抒情,则等于没有抒情。”(《远道集·芸斋书简》)你这篇散文中,抒情的句子太多了,反而把本来很浓的情感冲淡了,稀释了。所谓“直抒胸臆”,并不是要把自己想到的直陈感情的话统统说出,而是在情不能自已时点到即可。也就是说,要使自己一腔真情蕴含在、浸润在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中,让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而不可由作者时时站出来大发感慨。少男少女谈恋爱时,含情脉脉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