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正>20世纪50年代,作为"半边天"的广大妇女迎来了天翻地覆的时代,在政府倡导下,纷纷脱离家庭羁绊的她们走向社会,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家庭中的人"逐渐演变成"社会中的人"。北京地区作为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备受世人关注。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上半  相似文献   
12.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人。他出身寒微,在那个恶霸横行、干戈四起的年代里,生活的艰辛和求生的本能驱使他奋力拼搏,终于杀出一条血路,一步一步地走向他人生的顶峰,由游击、参将、总兵而至提督,成为晚清军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后来,他又因抗击法国侵略、保卫宝岛并领导台湾开发而声名显赫,流芳史册。然而,在翎顶辉煌的背后,他的内心真的那样洋溢着自豪和荣耀吗?透过繁华的表象,拾读他遗留下的诗篇,人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无限风光的背后,他的内心正承受着极度的焦灼,还潜藏着些许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周宇清 《寻根》2011,(6):62-64
1864年,经过多年的征战,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作为清王朝的顶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并不吝惜它的赏赐,给了他极高的封赏,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这并没能给他带来多少快慰,相反,他却有一种临深履薄的惊心,在一首给其弟曾国荃的诗中,道出了他此时的境况和心态:  相似文献   
14.
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美国给了他很多的启发,美国是"世界最文明、最富强之国"[1]58.美国独立后,除南北战争外,没有发生大的变乱,国家"长治久安,文明进步,经济发达,为世界之冠"[2]207.在孙中山的理念中,中国要以美国为榜样,仿造美国的政府而缔造中国的新政府[3]255.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榜样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和追求,是指导其革命活动的动力之一,历久弥坚,现实却与其愿望大相径庭,不但没能建立美国那样的政治体制,国家反而是混乱不堪.从1912年清帝退位到1928年"东北易帜",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17年间,出现过两次封建复辟,大大小小的军阀夜郎自大地割据一方,兵连祸结,政潮迭起,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如何看待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差别,这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从巴山蜀水间走出的少年英才,立志要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和建立"中华共和国"而奋,其思想绚烂夺目,烛照此后的中国革命史,而其少年殒命的悲情结局又使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在纪念那场改变中国发展方向的革命的时候,回望那个曾经放射出耀眼光芒的少年革命者,其形象依然清晰.  相似文献   
16.
周宇清 《天中学刊》2011,(2):101-103
转型期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转型期历史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关于转型期历史的理论探讨,当前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即什么是转型期和转型期的阶段性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转型期,并且认为转型期是有过程的,只是在具体过程的划分上认识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是学者们各自站立的角度和对中国历史的把握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周宇清 《天中学刊》2011,26(3):101-103
转型期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转型期历史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关于转型期历史的理论探讨,当前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即什么是转型期和转型期的阶段性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转型期,并且认为转型期是有过程的,只是在具体过程的划分上认识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是学者们各自站立的角度和对中国历史的把握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1903年的苏报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事是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演进的产物,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事件的最终引爆及其影响的扩大,是与章太炎的思想变迁和活动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的思想的启蒙、发展与转变都是与美国分不开的,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与美国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这一段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与美国分不开的。孙中山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价值观起着怎样的指示、借鉴和修正作用?又该怎样评价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国人对其提出了种种的猜想,这些看似纷纭的言论正体现了民族的觉醒,体现了处于进步阶段的中国人民的深刻洞察力和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自觉意识。而会议的结果又使人们大失所望,此后,中国政坛上演的许多大事件如走上联俄的道路、国共两党的合作、用革命手段改造国家等都有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