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香港的教师教育一个多世纪以来走了一条与内地教师教育迥然有异的发展道路 ,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本文基于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目的 ,对香港教师教育的演进历程、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了回顾和分析 ,并从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经费配置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香港教师教育对内地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2.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验证了一种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路线,这一技术“可能使人类从此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在智能时代来临之前,要在认识GPT系列系统的智能原理与学习过程基础上,未雨绸缪,规划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育治理、师生关系等方面改变高等教育生态;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学术精神异化、学生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挑战、大学生创新能力弱化、师生关系异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遭受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从涵养大学生学术精神、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建设、创新“大思政课”方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师—机师—学生”三方协同新生态、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着手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生态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继续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集中表达、专章部署,并摆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这一部署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和更加精准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4.
125.
近年来,关于工业革命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新观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文章。该刊著名编辑保罗·麦基里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革命,标志是3D(三维)打印技术,关注点是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撰写了《第三  相似文献   
126.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聚焦教育过程性指标监控和教育产出性指标提升;在软实力建设上应坚持"绿色协调"、"不唯速度"原则,坚定走中国式教育强国新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应着重激发国家高等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27.
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是应对时代之变与社会之变的战略选择。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治理蕴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基于数字化的教育治理”;其二是“对于教育数字化的治理”。前者启发我们充分利用ChatGPT的治理动能;后者则启发我们要加强对ChatGPT的风险治理。沿此思路可以发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的问世,使教育治理体系臻于至善与教育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迎来重大契机。但是,当前的ChatGPT并非尽善尽美,现有的教育治理体系与ChatGPT之间的张力也尚未消解,导致其在教育治理中的应用潜力无法充分释放。从ChatGPT涌现的潜力来看,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治理日益走向科学化、高效化、民主化、法治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应从完善“一核多元共治”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构建主动式教育治理框架、共建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入手,在防范ChatGPT应用风险的同时,借其动能助推教育治理现代化,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8.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以保罗·麦基里(《经济学人》编辑)为代表,一种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9.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教育史学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分析比较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科体系框架,即将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分为具体的教育史学研究与抽象的教育史学研究两大部分。具体的教育史学研究包括教...  相似文献   
130.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