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区角活动以其轻松自由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区角活动会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区角活动促进主题活动的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地利用区角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呢?一、与幼儿共同创设区角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以便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相关区角。这样,既能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区角活动,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  相似文献   
62.
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用理性节制情感欲望于一个合理的状态,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教师教学中应善于营造历史情景氛围,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63.
这是不同于教科书的历史,也是不同于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更不是外来的人类学家书写的民族志。但对每一个经历过20世纪的人来说,看到这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来的、在一个地方发生了的、详尽的个人和家族百余年的兴衰史,相信每个人都会说:这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为民众所熟悉!这也是云南乃至中国人熟悉之至,甚至是经历过的历史!  相似文献   
64.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相似文献   
65.
周琼 《中学教学参考》2010,(17):32-32,7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这些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6.
本文拟从约束理论入手,分析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并试图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讨论供应链实施的措施和优点,并指出供应链实施所需的保障.  相似文献   
67.
图书采购必须针对图书市场的变化,结合图书馆的任务、性质、服务对象,开展科学采购工作,以形成自己的藏书特色。  相似文献   
68.
唐朝中期的韩愈继承了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思想精髓,并提出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以达到治国的政治目的。因此,挖掘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以儒德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69.
周琼 《教学随笔》2015,(4):174-175
诗歌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读"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范读、朗读、齐读等"百花齐放"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技巧,品味诗歌情感,发现诗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0.
系统论观点告诉我们不要孤立地考察事物或过程的个别因素,不要割断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否则就不能使系统的运转达到最佳效果.本文试用整体性观点对语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作些分析,以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之路.一、教与学以往常把教学活动狭隘地认为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因此导致教师只研究如何教,不考虑学生怎样学.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把"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加以动态考察,认为它们既是相区分的,又是有机结合的,是个整体性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从"教"这条线思考,还得为"学"考虑,寻求一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并能用它去学到更多的知识的学法.教学中师生既需分工,更需合作.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可以找老师岔,找教材岔,及时处理教学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