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猴在呈献完厚礼的同时向我们告别,金鸡报晓的声音已经在我们耳边响起.孰不知中国的地图犹如一只翘望的"公鸡"么?在鸡年我们又期待着怎样的明天呢?  相似文献   
82.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7,(11B):12-12
如何提高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水平,任构建创新型国家奠基上早作准备,是基础教育发展新的突破口与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需要学校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培养思路有新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3.
如何提高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水平,在构建创新型国家奠基上早作准备,是基础教育发展新的突破口与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需要学校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培养思路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教育系统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与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与学校教育树立了鲜明的导向,其深邃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上海市正在推进的“两纲”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5.
《上海教育》伴随我4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也见证着《上海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一本普通的教育类刊物演变成如今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第一本教育类新闻杂志,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以“新·实·活”的特点紧密把握着教育发展的脉搏,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及时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信息,同时也创设了交流教育思想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86.
教师育德能力发展维度是多元的,这里主要从学科教师的视野分析两个维度:个人修养与德育的学科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87.
上海市已经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作为上海教育的细胞,每一所基层学校办学的现代化问题,历史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学校办学的现代化与地区的教育现代化有着不同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地区的教育现代化着眼于宏观或中观层面,而每所学校的办学现代化则多聚焦于微观与操作层面。地区教育现代化为每所学校办学现代化确定了方向与定位,学校的办学现代化则以其各具个性的特色构成了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大力推进学校办学的现代化,正是实现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办学现代化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只是从几个特定的视角对它作些初步的阐述。首先是更新教育观念的问题。一所学校是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按现代教育理念办学,最终要在她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反映,要通过教师的一堂堂家常课,一个个教育行为加以体现。校长的先进办学理念,只有内化为教师的具体行动,才能讲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学校办学现代化,需要学校的校长、教师掌握符合时  相似文献   
88.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3,(6A):18-18
上海教育下一轮的发展,应该把基础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因为这是很可能会出亮点的地方。我们的基础教育和世界一流差距在哪里?我认为,还是在于规范性和选择性。我们的中小学要实现基于信息平台的教育,难度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的话,我们和人家的差距特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9.
时代的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的期望,要求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性发展来思考教,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思考教,从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来思考教。因此,现代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应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度出发,努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90.
唐盛昌 《宁夏教育》2006,(10):39-39,41
1.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妥善处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在许可权范围内进行补充、发展、提升。国家课程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应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与方法;地方课程考虑到地区的差异,从中观层面对学生发展提出要求,两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