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这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2.
53.
近些年来,在语文考试中较普遍地采用“客观性考题”,加之对这类题的命题研究不够,审题不严,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上反应强烈。 199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苏州市、烟台市、上海闵行区等七地进行语文中考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不少成功经验,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1999年将在全国推行这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下: 1、考题紧扣大纲,课内取材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严格控制客观题的题量,大部分地区所出客观题控制在15%以内,且多限于考察语音、文字、文学常识等答案具有唯一性的知识; 3、增加了背默题,重视语言积累; 4、严格命题审题制度,提高试题质量。如对客观题必须通过三人审查,一票否决,以保证不出现有歧义、不科学的“客观题”; 5、严格卷阅制度,加强对主观性试题的评阅。如对同一篇作文,要求三人以上独立评阅;对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确有创造性的、合理的答案慎重处理。苏州市在中考改革中对现行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词类分析、字的构成、应用文文体知识等不列为考试内容;淡化语法修辞、文体知识;强调名篇名句的记诵;强调汉字书写的规范和工整,写得好的加分,差的减分;卷面结构则简化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部分,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要求。本刊介绍了上海闵行区加强阅卷质量监控作法。有专家认为,上述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999年全国的语文中考及高考。  相似文献   
54.
夏磊 《知识窗》2008,(11):32-32
“装13”好像最近在网上成了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关于“装13”到底是怎么一个装法,也有了越来越详尽的描述,上MSN而不上QQ是“装13”,吃哈根达斯是“装13”,看法国电影是“装13”,爱背包的男生也是在“装13”。甚至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完美装13指南”,教导群众擦亮眼睛,第一时间辨认出隐藏在自己身边的13们,在各种场合从服装到行动都有详细的指点。或轻松调侃,或义愤填膺,阅读中一股莫可名之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5.
焊接领域远程教育的开展,使学习焊接的学员可以携带光盘学习,也可以在网上点播观看课件,实现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轻松方便学习焊接知识。针对焊接人员远程教育培训课件的制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建筑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58.
阮光册  夏磊 《图书馆》2016,(2):94-99
文章探讨了推荐系统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图书馆推荐系统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公共图书馆运用推荐系统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9.
在高师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正确地分析学生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注重这些差异,并根据这些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得到发展,使他们逐渐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音乐艺术人才,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梦里书屋     
夏磊 《教育文汇》2004,(2):45-46
尽管已经离开学校多年了,爱看书的习惯倒是一直未改,以前在填履历表的时候,在“本人身份”这一栏,总学别人的样填“学生”,也不知是否合适。不过聊以自慰的是,家里存有两架子书,自称学生,或再拔高一点称读书人,大约还是勉强说得过去的。这真是个一辈子都神往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