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76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这是近年来国外教育与心理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对验证性与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了对比说明,指出了验证因素分析克服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约束,研究者可以根据理论或实践研究需要对条件及参数加以控制。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如何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基础上再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以及对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检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2.
新疆地方本科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虽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学历教师相对偏少,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科研能力整体不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3.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其必然也“物化”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中不利于构建和谐竞技体育的思想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4.
近一年来,笔者荣幸地担当了本校五年级五个班的社会课教学任务,逐渐认识到要充分发挥社会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必须根据社会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5.
厮杀疆场十数年,天马行空众星寒。纵使一身绝世技,十指空空壮志残。初出茅庐星光现,声名雀起费城旋。但使霸王雄心在,屡战屡败令君寒。投奔太阳时运转,挺进中原战乔丹。无可奈何花落去,凤凰城败心不甘。梦寐金杯搭火箭,三侠联袂齐向前。天不遂愿终折戟,壮志未酬苦泪干。篮坛斗法星光闪,南征北战盼梦圆。生不逢时少辅佐,立马横刀形影单。苍龙亦知咤叱晚,英雄一去众望还;莫愁前路无知己,球迷敬君马首瞻。壮士一去──闻巴克利退役@姜勇$黑龙江鹤岗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86.
按师生比1:200比例配备高校的辅导员,是教育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硬性要求。我区多数高校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落实我区高校辅导员配备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要求,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和顶层设计两个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87.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搞好集体备课必须确定备课的内容。本文根据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集体备课要注意解决备课的内容,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问题"和"备问题"等五个方面。并对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只有认真抓好这些内容的备课,并把它深入下去,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备课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8.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走向"诗性语言"的心灵唤醒的教育,通过诗化的语言扣动个体内在美好善良的心弦。"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良知坎陷"的教育,惟其"下沉"、"坎陷"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之中,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以善致善"的教育,德性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其方法上也应是"善"的。  相似文献   
189.
对话精神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派所宣扬的"批判—交往教学"主张.该学派认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观下,由于教育者居于无可置疑的独白者地位,受教育者则成为知识的"容器",因而造成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关系被割裂、扭曲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此,他们提出"用对话式交往关系取代独白式是我们合理的选择".[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民主教育难以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话在教育中的缺席,这更引发了人们对对话精神的关注与重视.事实上,对话思想古已有之.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并认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方式即为对话式教学.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发三隅反,则不复也","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反映的也正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精神.因此,对话不只是一种交往形式,它不仅是达到认知结果的一种技巧与方法,而且更意味着一种精神,即在关注他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和目标,并尊重他人的意愿的基础上,参与双方分享、交流.它意味着师生双方的心灵沟通、灵感碰撞、智慧萌发与情感激励.  相似文献   
190.
在对抚顺市音乐基础教育课改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课改推展的措施与方案,尝试建立起完善的音乐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