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会有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持不同的学习观的教师对教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一、不同的学习观持不同的理论观点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与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 ,学习就是“反应的习惯” ,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因此 ,不管是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机械操练 ,只要使用学生建立反应 ,产生新的行为变化 ,就算产生了学习。学习的重点是行为改变的量。学习的基本因素包括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强化)。学习的要素是动机、练习和强化与反馈。到了20世纪的中期 ,早期认知学派主张学习是知识的习得。…  相似文献   
72.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于2004年4月、5月召开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本刊将把各会议的专家的报告主要内容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73.
学生是如何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这是数学教学研究所关注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围绕数概念、加减法、乘除法这三个常见的数学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74.
“新视角”“新思维”,看到本期数学专号以这两个词为名,您已经可以隐约感受到在这期杂志中将看到的内容了。是的,本期文章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在这期专号中,您可以看到各个层面的文章:有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孔企平、陶文中、王永、胡光锑从各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的论述;有潘小明、黄爱华等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欣赏;有何雪芳、张良朋等老师撰写的鲜活的实验研究案例;有人教版、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者对于二、三、四年级上册教材给出的教学建议;“教学参谋”栏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教学案例精彩纷呈、视角独特;“讨论吧”中,有关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争论热火朝天。作为编者,把这些生动而新颖的资料提供给广大读者,是期望引起您的共鸣,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您如果认为这些资料对您的专业成长有益,您也不妨选取一个视角,把亲身经历的教学实践写出来让更为广大的读者分享。炎夏即将过去,收获的金秋即将到来,祝每位老师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编写队伍、研究基础、指导思想与原则、教材特点、支持体系等方面对新世纪 (版 )数学 (1~ 6年级 )教材进行了总体介绍  相似文献   
76.
一、"派谁罚点球?" 师:为了迎奥运,李老师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迎奥运"阳光足球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我们年级的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  相似文献   
77.
问题解决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问题解决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 20多年数学教育的进程,问题解决已成为近年来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问题解决活动是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在数学教育的历史上,问题解决对改善课堂教学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波利亚教授,在40年前就倡导“如何解决问题”,为当时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引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他提倡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经过“实验”、“观察”到“发现”,揭开了新的数学学习过程。在目前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问题解决的理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张奠宙  孔企平 《数学教学》2000,(1):F002-F002,1,2
新世纪的曙光即将到来。我们一群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东海之滨畅谈中国未来十年的数学教育。中国数学教育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建国50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使中国的数学教育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未来十年内仍然有许多事情要做。改革与发展总是硬道理。以下是我们对未来的畅想,期望能够变成现实。二  相似文献   
79.
孔企平 《江苏教育》2006,(3B):22-24
问题解决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问题解决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20多年数学教育的进程,问题解决已成为近年来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问题解决活动是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在数学教育的历史上.问题解决对改善课堂教学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波利亚教授。在40年前就倡导“如何解决问题”,为当时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引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他提倡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经过“实验”、“观察”到“发现”.揭开了新的数学学习过程。在目前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问题解决的理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日本课例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例研究是一种有组织的合作教学,与“从教中学”的思想紧密相连,它产生于El本,在日本中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简单地说,课例研究就是计划、观察、反思和修订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