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估算是数学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估算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一种培养。小学数学中开展估算学习,对学生数感、试商、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重新梳理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编写,探索估算知识有效呈现和合理渗透的方式,能对估算教学和教材编写及修订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2.
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已得到普遍的共识,针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二是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三是联合图书馆、教师、计算机中心等多种力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33.
数学在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数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但数学与社会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的诸如发散思维、抽象方法、数学归纳法、数学猜想等科学思想方法给大学文科生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启示。可以说,数学在改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影响着大学文科生。  相似文献   
34.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曹一鸣教授主编了《十三国数学课程标准评介(小学、初中卷)》一书,探讨了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该书中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估算部分的要求比较,分析了其中我国新课标尚未出现、但对我国估算要求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五个方面:应用心算策略来估算,使用度数估计(估算)角度,提出量感并重视估测,估算与数的范围表示,估算在计算前后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对估算及估算教学的认识,提升估算在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中的地位,完善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的认识与要求。  相似文献   
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版的初中教材也更进一步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对知识的设置具有科学性,而且对实验的设置也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新教材对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也明显地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的方向改变,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虑,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6.
班级契约伦理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及独立人格的形成,促进平等的"我—你"师生关系的形成,规避班级文化冲突,促进班级共同体的建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树立公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契约理念,建立自由与伦理责任相结合的班级契约伦理。  相似文献   
37.
《课标(2011)》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领域改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并要求在此领域中主要体现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同时,《课标(2011)》把实验稿中的“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虽然保留了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与缩小等内容,但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化动为静,以静制动,动与静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8.
主要介绍了宁夏图书馆"一卡通"的功能及使用。  相似文献   
39.
随着信息素养理论研究的深入,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成为研究的重点,调查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不高,针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文章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对策: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加强专业课程与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在论文撰写中增加信息素养的要求,提高学生专业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0.
班级场域中“我-它”式师生关系的伦理困境日益突出,它缺失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使得师生关系异化,导致学生的精神生命没有得到拂煦,从而使本真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在班级教育时空中,师生之间迫切需要真诚、民主的对话,从而使师生关系由“我-它”式的二元对立转向“我-你”式的平等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