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云南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个同学,当然表现出心理上不健康,甚至有病态之嫌。有人认为。如果他在大学里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课程,也许他还不至于发展到如此残忍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2.
我对德化一中有着特殊的感情,这倒不仅仅是因为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德化一中有过一段当教员的经历,而且因为德化一中同学的作文对我的理论研究有相当的触动。前几年他们把优秀之作,集成一本《野草叶》,请我作序。活到为人作序的年龄,有时,免不了说些空话,但是,对于《野草叶》,我非但没有说空话,相反,说了一些在一般序文中很难说出来的话。这是因为,同学们的作文,激发了我的灵感,在理论上产生一种顿悟、一种发现,后来变成了我对于作文观念的一个出发点。我那篇序言的题旨就是“找到自己少年的心态”。流行的作文观念,是“贴近生活”,我觉…  相似文献   
153.
少堂先生自称是我的学生,但其实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朋友。近几年来.他在我国中学语文界非常的活跃。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在网上,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语文老师们的日碑中,他都是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对这个理论知识扎实且很有点儿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后辈朋友。我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今天读了他的新作《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感慨良多,忍不住要为少堂先生喝两句彩。  相似文献   
154.
新诗究竟要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这里所说的“基础”,自然不是指思想内容,而是指艺术。这里所说的“艺术”,主要也不是指诗行的节奏与章法。把建设新诗艺术基础的关键放在诗行的节奏形式上,正是五十年代末关于新诗发展方向的全国性讨论的偏颇之处。建立某种或多种稳定的艺术形式是诗歌艺术发展成熟的结果,而不是前提。正如艾青所说,是诗产生格律,而不是格律产生诗。新诗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自己的艺术基础,使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5.
孙绍振 《师道》2002,(2):20-23
具体分析还是盲目迎合僵化的指导思想同样表现在作文命题上。不过,作文有很强的主观性,客观化、标准化在这里受到最大限度的抵抗。正是因为这样,这几年作文命题多多少少是有进步的。有时候,巨大的进步还令人鼓舞,但是有时候,曲折和倒退却令人伤感。  相似文献   
156.
超级大馋鬼     
小时候,我很爱吃五香豆。我家并不穷,妈妈也常买零食给我吃。连当时挺贵的苹果、香蕉、菠萝、无花果、橘子,她都舍得买,可就是不肯买五香豆。每逢我拉着她的后衣襟哼哼唧唧,用目光表示对五香豆小摊无限神往的时候,妈妈就对之表示绝对蔑视:这种五香豆,怎么能吃!要吃就吃上海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但是她说完就忘了,即使到了城隍庙,也忙着买一些水果,甚至挺高级的糖果,上面有Made in USA的,就是记不得五香豆。  相似文献   
157.
2002年8月31日,翻阅某报一位郭姓先生之《‘响屁’琐谈》,读之颇觉惊异。“响屁”之议,源自今年某省高考优秀作文《放屁的选择》,原文梗概为:屁分两种,一为响屁,殊不雅听。一为闷屁,虽无人知何人所放,然奇臭。乃有人将响屁憋成闷屁。接下来,文章从写实转入议论,把“放响屁”和敢于直言联系起来,有勇气向领导直言的,往往不受欢迎,而不敢直言的,也就是“放飞屁”者,却能明哲保身。作者主张,应该提倡放“响屁”,营造种直言无忌之风。这篇文章获得了高分。媒体公布之后,备受多方称赞。  相似文献   
158.
宋祁的这首词,表现春天城市的游乐生活.有明显的商业市井色彩。这从“毅绉波纹迎客棹”的“客棹”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作者也很注意表现春光的美好,突出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晓寒还在,一方面绿杨已经笼炯。作者精心地把这种乍暖还寒的风物,组织成一幅图画,把晓寒放在绿杨之外。加上一点雾气(烟),让画面有层次感。想来.这一句费了作者不少心力,但是并没有在后世读者心目中留下多么惊喜的印象.倒是下面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相似文献   
159.
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明说,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点明了“哀”还不够,  相似文献   
160.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