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经过这几年的讨论,对闽派语文的八字概括求实、创新、去蔽、兼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但这并不等于理解都达到了同样的深度。当前的任务是,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以期在实践中更自觉地贯彻。因而,对此八字精神作一些具体分析,看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2.
否定文学性的西方文论可能有历史价值,一旦“自我关涉”,就暴露出致命的悖论。理论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必然与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为敌。这不仅是西方文论,而且是一切文艺理论的弱点。只有饱和的审美阅读体验才能给理论以生命。理论如果不能阐明审美体验,是病态的,苍白的。本文通过时贺之章的《咏柳》和《武松打虎》的微观分析,说明审美阅读的任务并不是为理论做附庸,而是和理论做搏斗,只有拥有审美体验的优势才能对理论进行同化、征服。甚至颠覆。每一次阅读,应该是一次审美的精神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3.
孙绍振评点】 《促织》的难度不仅仅在文字上。而且在文章的生活内容和当代青少年生活经验的距离上。文勇不但意识到了这个难点,而且找到了方法,那就是缩短文章与学生心理和有限的经验之间的距离。开头.他表面上和一般的老师一样过多地使用了朗读,但是实质上.朗读在他驾驭之中。  相似文献   
164.
颂歌和反讽的统一——读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说写一对夫妻,在圣诞节把自己仅存的最好的最贵的财宝变卖了,买了礼物,奉献给自己的爱人.在一般情况下,所送的东西应该是最有用的,才成为对方最珍惜的.如果小说的情节按这样的思路,写双方拿到对方的赠品,非常合用,一起欢喜不尽,这就不但没有<麦琪的礼物>这样的格调,而且连一般小说的水平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从抽象的力度、研究的方法、论述的活力、思辩的历史和时代感以及该书的学术价值等,对戴冠青的<文艺美学构想论>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也对其文本分析和研究过程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166.
孙绍振 《福建教育》2005,(5A):26-27
要不要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题目。厦门小学语文界诸位先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营造了良好的平等对话的氛围,令人鼓舞。我自己也愿作为平等参与的一员,奉献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7.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述评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应该说,对于千差万别的考生,作统一的命  相似文献   
168.
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能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和效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解读文本,就像是打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宝藏的一把钥匙。教师,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基本功;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引导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特开设文本解读栏目。约请名特级教师,就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解析研读,以期提升每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语文的全面素养,从而让我们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169.
<正>一、议论文导向: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年高考作文题出来,种种报刊都在第一时间作为热点,采访一些人士,让他们发表高见。有时甚至借助某些“明星”,讲一些空话。近年较好,选择对象集中在业内人士。由于抢新闻,缺乏系统研究、浮光掠影、大而化之者不在少数。例如一位专家说,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淘汰了‘硬指令型’的主题式写作”,“是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的材料作文”,这其实是老皇历了。  相似文献   
170.
<正>习作案例四年级语文老师出了作文题目“中秋节的遐想”。小咕咚回来和妈妈讨论怎么写。妈妈说:先打开思路,想想和中秋节有关的一切事情,比如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人特别爱月亮,圆圆的月亮表示家人圆满团聚,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最中间的一天,就给它设立一个节日叫作中秋节。还有啊,中国古代有好多写中秋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