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12年高考作文题一出笼,一些并无真知灼见、充满胡言乱语的急就章,就照例甚嚣尘上起来.语文考试结束第二天,《羊城晚报》即刊出了一篇口气很大的《高考作文题为何迷失方向》,对全国十几道命题的优长轻描淡写一语带过:"10多个作文题中,不乏众口称赞的好题目."但是,"众口称赞"的题目是什么,却不屑一顾,因为"赞赏命题者并无太大意义",作者笔锋一转,以罕见的自信,指责今年的命题"平庸",原因在于在总体上"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哲思的歪路". "哲思的歪路"是作者立论的基础、推理的前提,起码应该加以全面论证,至少应该阐释一下"哲思"的内涵,为什么是"歪路"?如果"哲思"是"歪路",那么什么才是"正路"呢?起码的学理规范要求至少从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一,权威的话语谱系的根据;第二,历史过程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这样的立论的学理规范,作者显然茫然无知,一味采取报刊炒作的手法,肆意武断.这样粗野的文风,必然导致一系列虚妄的评断:  相似文献   
42.
小说写一对夫妻在圣诞节把自己仅存的最好的、最贵的财宝变卖了.买了礼物.奉献给自己的爱人。一般情况下。所送的东西应该是最有用的,才成为对方最珍惜的。如果小说按这样的思路写下去,双方拿到对方的赠品。非常合用.一起欢喜不尽,就不但没有《麦琪的礼物》这样的格调.  相似文献   
43.
议论文“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其根本原则是观点与材料的一致。然而,观点的普遍性与材料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统一,若把“三要素”当成立论的金科玉律,其最大的危害就是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自己的思想。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论点进行具体分析,对正例和反例进行个体分析,使议论文的结构多元化、结论深刻化,逐步达到“我思故我在”、“我反思故我在”、“我分析故我在”的境界。  相似文献   
44.
正许多人写不好演讲词,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不明白一个道理:演讲和作文不同,文章的读者是单独一人,演讲则面对众人。一人自由,可断断续续,且不受他人影响;多人共聚一室,情绪易受周围的影响。他人的笑声或嘘声、会场的活跃或沉闷都会鼓舞或打击演讲者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不像文章作者与读者互不相见,读者的情绪、反应不影响作者的情绪,而在会场上,演讲者不单纯是发出信息,同时又在现场接受  相似文献   
45.
与往年相比,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议论文的指向性占了优势.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是把相互矛盾的对立面或明或暗地提供给考生,迫使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上海卷可为代表: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相似文献   
46.
一想象的洒脱,情感的奔放,气势的磅礴,对历史人物的全景透视……这在多少有点拘谨的传记文学创作中也许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奢求,但在傅子玖创作的《陈嘉庚》里,我们却能得到这样的审美享受,而这种享受与赏析诗、小说等其他文体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47.
48.
文学评论及其话语的腐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 ,文学评论的腐败根源在于发稿权力进入市场再加上满足于引进西方前卫文论 ,而轻视对于文本的具体分析 ,其结果是 ,西方文论的话语在脱离实际的反复使用中空洞化 ,这种现象在诗歌和散文评论中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9.
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原因在于,空谈分析,实际上根本没有进人分析这一层次。分析的对象是文本的矛盾。而许多无效分析,恰恰停留在文本和外部对象的统一性上。如认为《荷塘月色》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美好的“景色”。这从哲学上说,是机械反映论。就是那些注意到文本和外部对象的矛盾的分析文章,  相似文献   
50.
多元解读和一元层层深入——文本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学语文阅读低效,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师生平等对话和多元解读,本以为可以大大改善课堂质量,然而近十年的实践证明,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积弊,不但没有解决,在某些电子媒体的豪华包装下,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问题出在哪里?在于文本分析不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