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1034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8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18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考核和使用学生干部的方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一是坚持从新生抓起与提高标准相结合,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二是坚持教育与培养相结合,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发展工作;三是坚持管理与考核相结合,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使用工作。通过培养,使学生干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立志成才,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2.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质量好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返工。减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提高投资效益。施工进度按最佳工期施工,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使施工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预定的期限内尽早收回投资,落实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就可以保质、保量、保期地完成建设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93.
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评价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于2003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实施的过程中的制度性缺陷,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评估主体的一元化倾向遮蔽了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求优分等"的思维方式导致大学评估工作目标移位;标准化、数量化、常模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与所倡导的"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理念形成悖论.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对策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中介性的评估组织,真正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估观念,应从分等求优式的评估理念转变为改进工作、改善教学的发展性评估理念;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94.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含教师批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995.
浅谈低压交流接触器原理、选用及运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用来频繁地远距离控制自动接通或断开主电路的控制电器,控制电动机的运转,可远距离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车、反向等。就交流接触器的原理、分类、选用及维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6.
基于负载指数的中国水资源三级流域分区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丹  封志明  刘登伟 《资源科学》2008,30(10):1471-1477
本文厘定了基于流域尺度的水资源负载指数概念,以《中国水资源分区》为基础,采用ARC/INFO软件,统计分析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流域分区的水资源负载指数,定量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与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全国水资源负载指数属于Ⅲ级水平,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开发潜力较大;从一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到三级流域分区,负载指数空间分布逐步细化,开发潜力低的地区范围从黄淮海地区逐渐向松辽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扩展;三级流域分区尺度,全国71.4%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大,居住着全国33.2%的人口,而45.9%以上的人口聚集在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潜力有限的15.4%的土地上;十大流域负载指数地域差异明显,淮河、海河流域85%以上、黄河流域60%的地区属于低水平开发潜力,西南诸河流域全部属于高水平开发潜力,其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太湖水系开发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997.
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8年以来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和防洪圩堤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水文模拟,对鄱阳湖区现状(2005年)和未来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相应的蓄洪面积和容积。研究表明,2005年鄱阳湖洪水位曾一度超过双退圩堤进洪水位(18.50m),双退圩堤进洪后,湖泊面积实际扩大2385hm2,相应增加6907×104m3湖泊容积。为了研究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未来洪水调蓄功能的可能变化,本文设置了20.50m、21.68m、22.59m三种洪水水位情景,分别对应万亩(666.67hm2)以下单退圩堤蓄洪、万亩以上单退圩堤蓄洪、1998年历史最高洪水位重现三种可能情景,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与2005年相比,三种洪水情景下,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后将分别增加蓄洪面积17325hm2,57198hm2和65573hm2,分别增加蓄洪容积71426×104m3,205545×104m3和349175×104m3,退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缓解鄱阳湖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998.
王露  杨海龙  封志明  吕耀 《资源科学》2012,34(1):150-158
木薯是我国的非粮作物,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广西是木薯的传统种植区域,随着木薯需求量持续增长,其种植潜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重视。本文从广西木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出发,较为系统地评估了广西木薯种植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土地潜力、可能规模及其地域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木薯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条件,其次是土壤因素;若不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广西3/5的土地适宜木薯种植;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社会限制性,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则只有115.5万hm2;与目前已种植木薯22.3万hm2相比,尚有约4倍的土地种植潜力;从地域格局看,广西未来木薯发展的重点将在柳州和来宾地区。  相似文献   
999.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00.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虚拟水是在水资源商品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Tony Allan于1993年提出的新概念。自问世以来,虚拟水以其形象的表达以及丰富的内涵,已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虚拟水研究的基本概念及量化方法,并从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3个方面对虚拟水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探讨虚拟水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国家或地区间虚拟水贸易及其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通过水足迹计算来揭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占用。作者认为,“虚拟水”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水资源观,将成为相关水问题研究的重要的创新领域,并就水足迹概念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启示和我国开展虚拟水相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