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3784篇
科学研究   582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02篇
综合类   180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6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农立国"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即由"农业立国"转向"农村立国",由单纯探讨"立国"问题转向对中国建设之路的探索,其本质则由"立国"时如何更好地维护农业的地位,转向"建国"中如何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期间,吕瑞庭与米迪刚(米迪刚系直隶省定县翟城村人,与其父米春明等人在翟城村推行的"村治"被认为是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的"立国"论不仅标志着这一转折的开始,而且构成20世纪前期探索中国建设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研究二人的"立国"论,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而且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处理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2011年全国高考)如图1,已知0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C:  相似文献   
84.
85.
86.
精神交往论认为"物质交往和生产"与"精神交往和生产"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为我们分析二者关系提供了一个切入点。通过对第26届中国新闻奖进行地域分析、题材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印证了"物质交往和生产"对"精神交往和生产"的决定作用,也说明了"精神交往和生产"的相对独立性,而"精神交往和生产"如何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7.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曰“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蘇,以字行。湖南长沙人。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88.
一、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指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愉快地进行思考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大胆而自由,会不断探求未知世界,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9.
《燕赵都市报》于2013年下半年创设星期日见报的"镜像"图版,并将其打造成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镜像"图版与周一至周五见报的大多数图片版有何不同?"镜像"图版如何在周日抓住读者。  相似文献   
90.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至今,已成为报纸有机的肌体.既活跃了版面,又提高了读者的文化品位,留住了报纸读者,可谓功不可没.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报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情境下,作为报纸附属的副刊是否已没落?还有无存在的必要?笔者以西安晚报创办的副刊《阅读周刊》一年来刊发传播的实践为例,得出结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会更加大有作为,它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