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1.
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相整合的产物。本从介绍我国中小学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兴起的背景入手,探讨了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根本目标、主要类型和实施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42.
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的多学科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始终是其学科发展与兴衰的关键。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学 校心理教育研究存在的“抢滩”现象与问题入手,探讨了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进行多学科整合 的学科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3.
为了克服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需要对人们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更多地是与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人异化于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中。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  相似文献   
44.
转化引导问题学生,是职校教育管理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本文对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特点、状态与成因进行探析,提出有效转化和积极引导问题学生的策略:把握职校问题学生心态,理性认识职校生的行为问题,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职业教育实践智慧,倡导和谐的心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5.
大学生创新心理障碍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民族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教育,克服大学生创新心理障碍,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认真面对并积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一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学生深化创新实践、提高创新效能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4方面,即创新意识障碍、创新思维障碍、创新能力障碍和创新人格障碍。 (一)创新意识障碍 创新是一个过程,它的起点和动力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6.
脑科学研究与心理教育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科学应当成为心理教育的基础科学,心理教育需要自觉吸收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当今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心理教育范式的建构提供了科学基础和理论框架,脑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对心理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建构具有借鉴价值。树立脑科学与心理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建构和实践全脑型心理教育范式,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7.
克服心理障碍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常州技术师范学院钱兴,崔景贵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一些大学生知道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但并不立刻接受,甚至于完全拒绝接受,表现为不理睬、无动...  相似文献   
48.
本文探讨了青少年心理权益的基本内涵,从关注心理权益的角度反思当今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维护青少年心理权益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9.
职业学校校风是校园人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 ,是职校生成长的重要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优秀校风的熏陶和感染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职业学校优秀校风建设与职校生心理健康这一课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从心理学角度理解 ,校风是指校园人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的共同心理和行为中所体现的群体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笔者认为 ,职业学校优秀校风的心理学内涵主要包括8个方面 :(1)爱国爱民爱校爱家的情操取向 ;(2)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氛围 ;(3)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人格素养 ;(4)自尊…  相似文献   
50.
全球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 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 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 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