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可 《教育探索》2007,19(1):16-17
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目前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联合区、额叶在内隐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内隐学习不仅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内隐学习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本质,特别是对于探明人们获得丰富复杂知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庄可 《教育导刊》2013,(12):44-46
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学生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归纳整理了学校存在的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为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中,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教师非常重视品德、智能与身心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但对其审美素质的培养及研究有所忽略。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在介绍了国内外教师审美素质研究状况和探究了提高教师审美素质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审美素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这一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突然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自杀、自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学生的心理脆弱之外,还跟学生缺乏生命教育有  相似文献   
16.
谈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自我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工作效率.学校管理者有责任强化教师自我激励的意识,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为此,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要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要重视对教师进行文化激励,要培养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自我效能感自从1977年提出至今已经32年,但对其研究却?创 经久不衰.文章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心理素质优化中的作用、强化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三方面展开了分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还.必须消除那些降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因素,使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好风气,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18.
1.前言人们无论从事工作、学习、研究、创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且,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和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的目的不可能都会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挫折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是大的坎坷就是小的麻烦,虽然不喜欢它,但又躲不开。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这个论调在提出时曾被人斥为过于悲观,但从今天的现实上看来,因为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在学生身上越来越明显。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的发育,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知识的增加,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面向市场背景下,审思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探寻加强通识教育的路径,正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追求。通过分析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当前高职学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高职学校强化通识教育必须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实施通识为本、专识为用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重视实践体验、设计合理课程体系等策略,以期提高高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庄可 《内江科技》2005,(5):24-24,35
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行为目标,可以强化行为动机,可以修正行为轨迹。自我激励就是要立足现在,挑战自我,树立远大理想。调高奋斗目标,榜样激励,积极的自我暗示,积累成功,用格言、座右铭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