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校师德规范经历了"刻板化发展阶段""模糊化发展阶段""完备化发展阶段""精细化发展阶段"四个时期,并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从倡导崇高到兼备底线、从注重自律到联合他律、从宽泛要求到走向精细规范的转变。展望未来,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应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师师德时代内涵的认识,不断落实落小落细新时代师德规范的要求,不断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相似文献   
22.
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凸显了办学依托单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特色。然而仍然存在着生源不甚理想、资源整合欠佳、就业口径单一等问题。应对挑战,做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夯基础,开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本科蓄力量,探索多元录取和培养方式保质量,整合优质资源成合力,能够保证实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正>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找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切入点以及着力点,自觉做到“真”“情”“实”“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4.
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理论课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定位出发.分析了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提出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根据学科体系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造;根据课程特点及教与学的需要设置内容结构;重点抓好信息采集和维护更新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5.
十七大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愈加重视,围绕"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进行社会建设""、怎样进行社会建设"等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的重点、着重关注的问题进行有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6.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惠巍,康秀云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变革着的历史环境中。市场经济固有的两重性,决定了它对大学生思想形成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现象与热点问题都会反映到大学生群体中来,...  相似文献   
27.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的创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坚持意识形态性与科学理论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学科体系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史等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28.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与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教育方法、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对已有学科体系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造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学科体系决定教学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学科体系展开。但是,教学体系又不等同于学科体系,它既要体现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从教学计划、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体系。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课程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为传统教育方法、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究其缘由可从理论基础、国情需要和人民意愿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作为一项崭新的理论成果,它以人类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为基础,顺应人类价值观发展的历史潮流,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作为社会价值观的重大发展,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国情,意蕴着中国风格、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彰显着中国特性。作为人民价值意念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民意民愿,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