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一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高等工程科技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有很大发展,到一九八三年,共培养了一百四十三万高等工科学校毕业生,许多人成为工业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的骨干。但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同四化建设的要求以及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工业产品和工程科技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使国家富强起来,必须使工业产品和工程科技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  相似文献   
32.
在上一期学报上,发表了题为《把办好学报作为一项光荣的事业》的本刊编辑部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各方面的热心读者是办好学报的支柱。我们要广泛及时地搜集读者的反映,包括评论、批评、建议、要求,不断地改进编辑出版工作。”并决定从1989年第1期学报开始,辟出一定的篇幅,发表读者的意见。本期所载的这几则评议,作者皆为国内高教界名家,关怀殷殷,爱心拳拳,约辞宏旨,切中肯綮,使我们得益殊深。在此,我们再一次竭诚欢迎全国各界特别是高教界的广大读者来函,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本刊将继续在专栏中发表。  相似文献   
33.
张光斗院士来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李汉育第一副主编 :您好 !由于“非典”,您很久未来北京 ,很想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您主持下 ,办得很好 ,促进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工程科技人才 ,其中大部是工程师 ,少数是技术科学家 ,同时出工程科技成果 ,为工业和工程建设服务。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所以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工业企业密切结合 ,即产学研结合。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毛胚 ,为企业所需要 ,用其所学工程科技 ,继续培训 ,在工程中成长 ,成为真正的、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高等工程教育出的工程科技成果 ,…  相似文献   
34.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科教兴国为国策,是十分英明正确的,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出科技成果的,经济建设是用人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是技术、生产力研究开发的主体。为此,高等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高等教育。也就是说,高教要兴国,兴国要高教。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是互相依靠、相辅相成的。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合作是很紧密的,可为明证。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为经济建设所用,用其所学,发挥其所长,在工作中锻炼成长,才能成为专家。…  相似文献   
35.
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知识就是力量”并不过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光斗中华读书报编辑部:贵报1995年5月3日第43期发表的“‘知识就是力量’是个过时的口号”,不能令人信服,姑且不论“知识就是力量”是不是培根提出的机械技术就是力量,即便如此,时代在发展,知识的含义也在发展,今...  相似文献   
37.
发展国民经济和建设国防,工程教育是基础,办好工科大学,培养高级工程科技人才是关键。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工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工程教育,工科大学有很大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目前生产、科研、教育方面的骨干。但是,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小差距。为了加速实现四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工科大学必须重视改革和提高。三年来,我有机会去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墨西哥、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参观访  相似文献   
38.
1986年4月,我访问了美国工程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与研究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负责入座谈;又访问了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与工学院院长座谈。此外,我还阅览了有关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报告,了解了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些情况和动向。  相似文献   
39.
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社会的进步,当然也有负面影响。个人、群体和机构等形成的社会,为利益所在,对技术施加影响,形成技术创新。技术和社会是相互影响和形成的。我曾写信给《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辑部,要发表科学对社会影响的文章,也要发表社会对科学影响的文章。  相似文献   
40.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就是一个争议颇多而又事关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对一些有传统工科背景的重点高校放弃“工程师的摇篮”这一关誉深表遗憾和忧虑,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将对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进而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刊特辟专栏,邀请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科技界的部分知名专家,就此展开笔谈。从此次发表的几篇文章看,专家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工科专业应当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虽然意见大体一致,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现代工程师是否应当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乃至何谓现代工程师,专家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足以说明,就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展开讨论,也许并不是一个明知故问的多余之举。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就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