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在中国流传了半个世纪.可是,我总觉得很奇怪,谁能讲出这么大的话来?谁能做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好象只有上天,只有天子,只有天王……才敢说,也只有天做得到.而天是否做到了,又只有天知道.  相似文献   
82.
校长即学长     
学校的校长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过去跟现在有不同称呼,大中小学校长有不同称呼,国内与国外也有不同称呼(当然也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83.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一个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是好教案;一个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是好教案;常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的未来之星。  相似文献   
84.
在心理学里,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之总和”。(《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在哲学里,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  相似文献   
85.
曾几何时,在一些经典的著作中,关于知识的划分,只有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没有了人文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只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没有了人文科学教育;在课程之中,社会课程、自然课程地位至高无上,人文课程则是每况愈下。这种情况在1978年之后逐步有了变化。不过,比起文学界、艺术界、出版界、体育界来,教育界的变化似乎显得迟钝一点,但毕竟也在变,在觉醒。天,天体,天体运动现象,可是人们修饰它,赋予它一个美称:天文;水,水的运动变化现象,可是人们也给它一个修饰词:水文;人,人自身的运动现象,人们更愿意给自己一个美称:人文;天,水,人,就是…  相似文献   
86.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  相似文献   
87.
大约从1950年之后,中国就开始批判为学术而学术.再延伸一点,就有对为教书而教书、为技术而技术、为艺术而艺术的批判.与此同时是对知识分子的洗脑运动,批判为学术而学术成为洗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8.
中小学教育成了应试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就是拿考试做指挥棒的,从全国性的高考到地方性的各类考试。并且,要加强体育了就把体育的考试升调了,升格了,升学考试就要计分了;要加强艺术教育,也来这一套。对教育不太懂,就只好拿考试来挥舞,简单方便。其实,这不仅是不懂教育,也是不懂考试。大家可以看看,应试教育的根子在哪里?  相似文献   
89.
大学:适应,保守,还是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曾有过对口、适应一类的说法,如适应社会需要等等。大学需不需要适应?大学适应什么?大学有保守的一面吗?它本保守,还是应当保守?大学还能超越吗?它又超越什么?大学究竟应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0.
有人说真理来源于实践,也有人说真理来源于悠闲。这两种说法未必不能同时成立。不是还有人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吗?人们总是有时间才可能去实践去思考的,思考思辨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实践,实践并不像某些传统哲学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动手、动脚。人们在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思考时,似乎是悠闲的,实际上,也可以说,正是悠闲给了人深入思考的条件,故曰:真理来源于悠闲。悠闲不清闲。邓小平在“文革”中因特殊的原因获得了特殊的悠闲,这让他有了充分的条件来思考中国的问题,他尤其从给中国带来了大灾大难的“文革”那里思考了很多,并获得了很多的真理。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