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努力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山西省教委成教处张秉让,马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本世纪末以前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国家教委明确规划包括我省在内的11个省份要于1996年底前达到基本扫...  相似文献   
42.
43.
孟子的仁政思想,国内外学者论述颇多。从总的观点概括来看,约有二种:一种认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是虚伪的,是彻头彻尾反动的;一种认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客观上对减轻人民的疾苦有一定的好处,进步意义应予肯定,然而共主观意图还是为封建等级制效劳的,为巩固剥削制辩护的。本文认为,孟子的仁政思想不论在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方面,还是在主观意图方面,都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44.
汉代楚歌诗,一向不被人重视。最近出版的北大中文系文学专门化55级集体编者的中国文学史,甚至连提边没有提到它,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以为,在汉代文学史上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事实:五言诗的与盛,那是汉末的事;在两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中,充斥文人诗坛的,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汉赋,便是那种呆极无味的四言诗,比较有一定真实内容的要算楚歌诗;汉赋、四言诗等表面是继承诗经、楚辞,实际上是和诗经楚辞的优秀传统脱节的,比较能够真正继承它们的也是楚歌诗。所以如果丢掉楚歌诗不讲,那么汉代文人诗实际上便成为一片空白;文学发展的优良传统就实际上就要被割断。这样做,当然是不合乎文学发展的实际的。  相似文献   
45.
新农村的建设的到来,给土地管理带来新的冲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农村环境,土地管理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本文从我国地籍建设的现状出发,来探讨城乡地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思路构想。  相似文献   
46.
围棋赋     
赵仁珪 《围棋天地》2010,(23):99-99
有黑白二氏,同属石族;兄弟众多,体态相如。大如拇甲,状如丘弧。黑氏凝重如墨玉,白氏温润如明珠。平时或蜗居于草堂,或蛰伏于木屋。然一遇楸枰,则奋勇而争出。无地位之高下,无身份之分殊;  相似文献   
47.
启功与东坡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他们都是诗人,诗作特立独行、幽默诙谐,都是各自时代背景里的诗词改革家;他们都是大学者,精通相关学科的学问,将杂家之学推向极致;他们都是大书画家,在书画造诣上都雄踞不同历史阶段的顶峰,都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是集写家与理论家于一身的全才;他们都是教育家,教育理念、态度和方法有孔子之遗风;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格,仁者爱人、热爱生活。他们是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的星座,我们在仰视他们的时候感到的是格外的明亮和永恒。  相似文献   
48.
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理所当然地包括对高校毕业生体育质量的评估。以往对毕业生体育质量的评估,仅仅以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为标准,显然这是不够全面的。本文着重就高校毕业生体育质量评估的因素和方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9.
“空静”说是苏轼诗论的要点之一,这一点已被论者广泛指出,但“空静”的概念到底指什么?“空静”说的主旨到底是什么?不少文章对此似未了了就将其随便引用以至歪曲了苏轼的原意。 “空静”说出自苏轼《送参寥诗》,诗曰: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剑头惟一映,焦榖无新颖。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邱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相似文献   
50.
石涛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又作道济,是我国清初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一九六七年秋,美国安娜堡密之根大学艾瑞兹教授从九个国家、十五个地区的收藏名画者手中,搜集而展出石涛的作品一百八十余幅,曾轰动一时.尔后,在东京、伦敦相继举行过国际性的石涛艺术座谈会.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蜚声于海内外的伟大画家的属籍,长期以来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最初,与石涛同时的江阴陈鼎在其所著《瞎尊者传》中说:瞎尊者,失其族名,广西梧州人.前朝靖藩裔也.——引见《留溪外传》这一说,就开启了历时二百余年的争端.稍后,雍正时,张庚著《画征续录·道济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