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诗经》里有大量篇章描写到马这一意象,形形色色的马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马是征战狩猎的坐骑,马及马所拉之车成了征战的主力,战争的成败得失都与马有着密切的关系;狩猎不仅是人类早期谋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已渗入了娱乐和军事训练的成分.马是传情达意的媒介,马的功用不仅能为传递情爱服务,诗人还借车马烟尘而深刻地反映了动荡昏暗的社会现实及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怀.马是财富势力的象征,《诗经》时代常以车与马的数量来衡量国力之强弱和兴衰;马匹车辆还经常被作为赐赠用品以奖励有功之臣,这既是赏以财富,又是赐以极高的荣誉.  相似文献   
12.
<正>近些年来,对编辑与学者之关系的讨论颇为热烈。不少论者倡导编辑学者化,也有主张编辑与学者别是一家的。这里不拟在这两种观点选择其一,因为编辑学者化之论的"化"字似有取消编辑身份存在的倾向,而编辑与学者"别是一家"的立论又有自划疆域的嫌疑。笔者主张在两者身份独立的前提下,学者与编辑进行融通互动,  相似文献   
13.
竞技游戏主要指各种形式的赛力、赛技巧、赛技艺的活动。元杂剧中所能看到的竞技游戏有打髀殖、射柳、蹴鞠、捶丸等等。这些竞技游戏或是为了娱乐遣兴,或是在于彰现技艺,或是以图军事训练。从这类游戏我们不难领略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悠久传统及其精神风貌。透过它可以窥视到元代人社会生活及其精神状态的重要一隅。  相似文献   
14.
《诗经》约有1/10强的作品描写了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的美玉。在《诗经》时代,玉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里的一种佩戴爱好,有权有势的贵族佩玉是为了显示奢华排场和表现身份地位,而普通百姓佩玉更多是为了消灾健身以助人长寿,还有王公贵族之间、平民男女之间相互馈赠以示祝福与吉祥。玉器因其润泽以温而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君子比德于玉,要求君子用象征德行的玉来比照自己、警戒自己、把握自己,以时时处处合乎君子的道德行为规范,这就表明玉佩不仅仅是赏玩的装饰物,而更重要的是作为道德人格的象征,当人们的审美认识逐步提升之后,对玉石的色泽、形态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人们在思维、感受中便拿玉来和人类自身禀赋、特质相比,尤其是拿玉的润泽、温厚、柔和的一面相比,对它产生了一种特别亲近进而尊崇的感情。正是玉的道德象征和人格映影,《诗经》里才不乏对玉的赞美及其以玉喻人之品格的称颂。《诗经》还形象地再现了先民崇拜敬重玉器而将其当作祭祀、婚宴、会盟等重大典礼活动的重要礼器乃至权势的征象,从而传达出"以玉事神"的宗教观念。玉器充满着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内涵,它既是古代社会对玉神观念的继承,又是世俗对高尚人格的要求。《诗经》里丰富而独特的玉文化非但为我们了解当时特定的风俗民情提供了鲜活的资料,而且对后世民众的精神品格乃至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杨万里的笔下,儿童的生活情趣是丰富多采的,诸如游玩戏乐、放牧学稼、采摘果蔬、赏雪弄冰等内容,无不表现出童趣童心的坦率天真和可贵可爱。  相似文献   
16.
在杨万里的笔下,儿童的生活情趣是丰富多采的,诸如游玩戏乐、放牧学稼、采摘果蔬、赏雪弄冰等内容,无不表现出童趣童心的坦率天真和可贵可爱。  相似文献   
17.
中唐险怪诗派诗人孟郊以苦吟著称于世,而苦吟的结果使其诗歌创作吐奇惊俗新异崛峭,奇中见易平中见险,呈现出“尚奇”的个性与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其诗构思奇巧新颖,开合自如而出奇制胜;抒情奇特细腻 ,流畅自然而匠心独用;比喻奇妙传神,人情理而生动形象;语言奇峭练达,明白浅素而不落庸俗。  相似文献   
18.
19.
诸葛亮卓越出众的才华、非凡超人的智慧、英勇威武之气概以及矢志不移的精神时时激励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爱国热忱,陆游缅怀诸葛亮的志业,以自己的诗篇追循其先迹,歌颂其勋功德行,并借以抒发自己报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和怀才不遇的悲叹之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审美错觉这一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对错觉手法的艺术运用,重新探讨了苏轼词中所蕴含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