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祝福》表层是写祥林嫂半生的悲惨命运,深层则含蕴着作者的内心苦闷.作者的苦闷来自"兄弟失和"的创痛和在家庭生活中无奈地面对朱安的心理困境.〈祝福〉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艺术地化解其内心苦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早期散文多愁善思,率真之气与空幻之感相交织;三十年代社会人生与艺术、宗教的综合作用使他的散文显得自然和易真淳隽永;建国后的散文增添了明朗喜悦的色调,晚年的散文趋入浑朴深沉.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之后,曾经以汉唐气魄傲然雄视世界的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民族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满怀“甘洒一腔报国血,重铸千古民族魂”的壮志,奔走战叫,流血牺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谱写下为民族谋生存、求解放的辉煌篇章.而其中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无疑最为悲壮惨烈,惊心动魄.五十年弹指一挥间,虽然抗战的烽火硝烟早已成为历史,但它蕴含的伟大意义却永远指向未来.作家应该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民族最纯正的良心;文学应该是了解一个时代最直接、最动人的窗口.今天重提抗战时期作家与文学的战斗风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意义显然远不限于在当今商潮冲击下风蚀骨销的文学界,对社会上广泛流行的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颓风邪气也不啻是一块醒脑的巨石.  相似文献   
14.
雷恩海先生认为韩愈的思维方式与《文心雕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认同并借鉴了《文心雕龙》笼圈条贯、原始要终、唯务折衷、执正驭奇的思维方式。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韩愈精熟并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实际上,《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显然是学习继承了《易经》的思维传统,韩愈也十分喜爱《易经》并深受其影响。与《文心雕龙》一样,韩愈的思维方式显然是渊源于《易经》。  相似文献   
15.
陈少松先生病逝了。在与病魔进行了长久的坚韧而顽强的搏斗之后,他终于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终点。病重期间,他曾对前去看望他的同事们说:“我现在正象与死神进行一场拔河比赛,我要牢牢抓紧生命的经绳,一点一寸地争夺下去。”就在病逝前一个月,他还在病榻上创作了以《暮雨之声》为总题的五章散文诗。诗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深沉而复杂:“一只鸟儿断了翅膀,卧在巢穴里。它只能想像过去曾经飞过的蓝色天空和绿色的森林。同时更多地在想自己:我还能够飞回到天空和森林里吗广(《一只鸟儿断了翅膀》)这里他用飞鸟折翅以自况,流溢出自己有心…  相似文献   
16.
要真正认识孙犁,解读他建国后的病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或者说,“病”是阅读孙犁的一个关键词。孙犁的病并非无端“突发”,而是源于他不适应左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大都市的生活环境,也与个人生活情感中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最根本的在于孙犁内心中生命感性欲求与社会理性规范之间的难以调和,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的写作及中止,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孙犁当时特定精神状态的反映与折射。探析孙犁的病因病况,可以引发我们对关于社会和人性等许多关乎文学的重要问题的深沉渺远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孙犁个性心理及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童年时代的家庭生活经验。他自幼就形成了胆小内向、恋家思旧、情感细腻、注重细节等倾向于女性化的个性心理特征,他早年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相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怀想故乡,慨叹人生是陆蠡散文的主要思想情词,艺术上则明显受到何其芳《画梦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经受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老作家孙犁迎来了他文学创作上的又一个高峰期。不同于四、五十年代他那些以《荷花淀》、《风云知记》为代表的清新俊逸的小说佳作,新时期孙犁奉献给读者的大多是深沉厚重的散文精品。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一位间尽风云变幻、胸汇世间万象的可敬老者,只要平实地叙说自身的遭际与人生体悟,使自有一种真切动人的魅力,使我们的内心世界不能不涌起情感的波澜。孙犁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他那饱尝忧患、久经磨炼的漫长曲折的人生历程。有人说,孙犁新时期的散文流露出较为浓重的老年心态,此话言之有理。但这并非指他的散文作品使我们产生夕阳残景、意气消沉的感觉,尽管孙犁新时期创作的许多散文篇章也的确隐含着八届晚年的人生唱叹与难以名状的惆怅思绪,甚至连他的一些散文集的标场也往往给人以苍逃荒者的印象,如他的《晚华集》、《澹定集》、《老荒集》、《远道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似乎无不昭示着它们的作者是一位饱经世事沧桑、对人生已无所追求系念的寂寞老人。但如果这样看孙犁,那起码是眼光短浅所造成的错觉。其实,对于现实人生、大千世界,孙犁一直是十分执著地挚爱着、关心着,这种执著精神,并没有随年老而有丝毫衰退  相似文献   
20.
鲁迅"弃医从文"的动机构成十分复杂,在启蒙救国的表层动机之下潜隐着两个重要深层动机:一是要渲泻自己积郁已久的精神痛苦,为心灵寻求长久的栖息之地;二是满足其既要"英雄"又要"稳当"的深层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