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70岁的吴仪以一个罕见的“裸退”声明,在2008年3月告别奋斗20年的政治舞台,只留下一句话:“希望大家完全把我忘记。”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听同行讲的故事。一家老报社要把自己的老报纸数字化,可20多年前的报纸还都是铅字印刷,总编就让一个实习生把报馆历史上最优秀的特稿逐篇录入一遍。这看起来是个苦差事,那个实习生也没法推辞,就每天下班后留在办公室打上几千字。奇迹出现了。几个月后,每个人都发现,那个实习生写的稿子质量明显提高了。在大家啧啧赞叹中,实习生老实承认,打稿子打着打着,自己慢  相似文献   
13.
徐一龙 《大学生》2013,(17):75-75
正有三个小事,一直难忘。说来惭愧,大学报到时,是父母送我去的。做为那个时代的少年,我和绝大部分城里长大的同龄人都差不多,并非在父母娇惯中长大,但要说独立性,确实乏善可陈。若不送我去,我肯定不至于迷路;若送我去,肯定心里更安些。我家与大学所在的城市,相距不到100公里,送我去上学,倒也不耽误父母什么功夫。且说报到那天,所有手续基本都是我自己办的,忙来忙去,到下午四五点,宿舍找定,床铺好了,食堂的路也问清了。父亲对我说:那我们回去了。我说:哦。回  相似文献   
14.
徐一龙 《大学生》2015,(Z1):129
很多年前,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一个叫“饭否”的东西,说它是网站,又不是普通的网站,特别好玩,自己的一举一动朋友都会知道。见我一脸茫然,朋友举例说:“比如你在马桶上,就可以发一条‘我在马桶上’,所有朋友马上就知道了。”这个气味不正的例子彻底断绝了我先知先觉理解社交网络的沟通可能性,我干嘛要让别人知道我在马桶上啊?  相似文献   
15.
一跳之师     
正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军工企业的大院中。父亲所在的工厂,主营业务不断随着军事需求换来换去。曾经,他们专门生产货运列车的蓬布,据说在七八十年代年产值就有上干万,可惜这些钱都是纸上黄金,计划经济时代,它们只是报表上的数字,跟企业营收、职工待遇几乎没有关系。我记事的时候,工厂已经转向修理汽车。厂里最大的修车库,就建与家属区南侧,两者方位像品字的右半侧。因为厂区傍山而建,北高南低,修车库地势整个比家属区低了十多米。修车库的西北角是片荒地,有些居民把垃圾倾倒而下,垃圾越积越高,对我们成了不小的诱惑。不知从何时起,院里的男孩子们喜欢聚集在家属区东南  相似文献   
16.
徐一龙 《学习之友》2014,(12):14-15
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讲述了美国民谣歌手罗德里格斯的故事,他在本土籍籍无名,在南非却成为年轻人反抗极权、冲破种族隔离政策的精神动力,而他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话说这位罗德里格斯,因为唱片销量极低,被佘司解约,回到家乡底特律,成为一名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干些拆房子、装修的工作。若在现代之中国,那绝对是文艺青年沦为“屏丝”的悲剧。可令人意外的是,这“屌丝”却坚持过有尊严的生活,还把这尊严和对生活的希望,传达给自己的孩子——经常带女儿们参观博物馆,看毕加索画展。  相似文献   
17.
抱怨者     
徐一龙 《大学生》2013,(Z1):136
正有一天,我对女朋友说:咱们跟老A一起吃饭吧。女朋友拒绝了:我不去,跟你们吃饭,又要听一堆的抱怨。我仔细想了想,还真是,我们的饭局那叫一个乏味。老A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好朋友。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一家都市报做记者。每天跑东跑西,傍晚的时候趴在电脑前狂敲一顿,工作节奏极快。写完稿子,几个同事在一起吃饭是最大的放松。因为跟老A经常有合作,而且兴趣相投,我们俩常常一  相似文献   
18.
关注前史     
徐一龙 《大学生》2014,(5):75-75
正现在一说关注,好像不"点击"、"添加"就无法完成。其实,在社交媒体诞生之前,这个世界就有"关注"呀!你不得不承认,最懂人类的不是文科生,是发明社交媒体的IT精英们。社交媒体并没有发明出人类新的欲望,而是将已有的欲望放大了。微博和微信上的关注,不过是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注的延续而已。  相似文献   
19.
做一个追求精致的800字稿件十多年前,我刚在报社实习时,接触最多的体裁是消息写作。一次,跟着一个颇有才情的记者老师外出采访,回到报社,老师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篇以短句为主的800多字的消息,写就推案而立,顾盼自得。那确实是篇很棒的消息,我看得多少也有点目驰神摇。  相似文献   
20.
一家报社要将过去的报纸数字化,总编让一个实习生把历史上优秀的稿件逐篇录入.实习生每天下班后就留在办公室,打上几千字. 几个月后,大家发现,实习生写的稿件质量明显提高.实习生说,随着录入的稿子越来越多,自己慢慢开了窍,知道该怎么起承转合写文章.于是,打字成了实习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一项乏味的工作就此给他开了“天眼”.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