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57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徐娟 《大观周刊》2012,(11):77-77
宋元时期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开宗立派艺术变革时代,他的文人画在绘画史中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宋元文人画艺术对文人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2.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403.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根本目标出发,分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实质: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秩序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间序列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状况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作为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包括了不同的认识层次、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的地域结构,指出综合集成将成为未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路径。据此,尝试性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地理学范式。  相似文献   
40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S.艾略特以其现代派诗歌《荒原》(The Waste Land)而享誉世界,他在诗歌中体现的宗教思想更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艾略特的生活背景及其作品的剖析,从宏观角度找寻艾略特一生的宗教探求轨迹。  相似文献   
405.
探讨、分析网络资源采集与学科导航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包括机器人搜索引擎技术、UTF-8(Unicode)编码、PageRank排序算法、正则表达式等。并结合系统的开发实例,介绍系统的设计目标与系统数据流程。通过给出部分核心代码进行举例说明,详细阐明系统模块的设计以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406.
文章详细论述了轻合金专题数据库系统的总体设计、先进性解决方案、数据库访问解决方案和安全性解决方案。最后对系统采用的检索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7.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教学经验极其丰富,教学艺术极为高超的教师,也都有这样的体验:尽管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讲课时又努力将教学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课后回头一想,教学中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日臻完善?我认为写课后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后记中,教师可随时把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记录下来,以后教学时就可少走或不走弯路,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408.
针对当代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的只是及于表而未渗于里。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维护作用,以及如何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有效途径,旨在积极探讨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弘扬中国传统文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中国化的心理健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09.
回顾课改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缺乏“立体性”和“人文性”.当然教学也不太注重“以人为本”:教师带着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教学的内容偏难、偏繁、脱离学生实际:学生虽然是学习主体,但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很少,没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评价形式也单一,只有一张考试卷子。  相似文献   
410.
理想的大学排名目的和意义在于,作为服务于公共问责的有益工具,为排名使用者提供关于大学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激励大学提升质量。然而,当前大学排名所采用的大部分指标与院校选择性程度高度相关,为学生提供的大学教育质量信息不充分;且由于大学排名主要是大学教育作为准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产物,指标设计偏重于高等教育对训练人力和发展科研的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教育公平等这些隐蔽但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导致高等教育生态恶化,社会不公加剧。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增值"评价的发展是一个可能的改进途径,但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归根结底,大学排名只是众多评价方式之一,不应也不可能承担质量评价的全部责任。
Abstract:
The idealistic purpose of university ranking is to encourage the self-improvement of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providing relia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o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for public accountability.Nevertheless,most current rankings advocate indices related highly to the academic selectivity of institutions,while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quality of their performances.At the same time,since the rankings are mostly pushed by competition among universities as quasi-merchandise,it was inevitable that some social valu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lab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ere emphasized more than others such as student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which are more invisible but influential from a long term.The rankings therefore ruined the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made social injustice more serious.Value-added evaluation might bring some light to the darkness of rankings but not the primar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since it is functioned as one of the many measures in quality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